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通读

礼记通读

一卷。清杨履晋(生卒年不详)撰。善佺校。履晋,字康侯,山西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由刑部郎中,外任湖南宝庆府知府。善佺,号芝樵,姓必禄氏,镶白旗满洲举人,任法部右参议。《礼记通读》卷首有光绪二十九年荣庆、三十年葛宝华、宣统三年舒穆、鲁崇芳序,及王仁堪《书札》,并撰有自拟例言八则。卷末有自序。闽县王仁堪管理镶红旗官学时,邀履晋共治学官事物。王氏一日对履晋说:“诸生读六经者颇有,惟能通音读者卒鲜,且讹音杂字不可枚举,而于礼经尤甚。曷思所以救正之。”于是履晋取陆德明《经典释文》,先摘出《戴记》若干条,略加注解,在体例上稍加变通,非涉假借者不录。首引《注疏》(郑玄注孔颖达疏)、《释文》为正,兼存陈氏《集说》,并采钦定《义疏》,于各书注解择善而从,有己意所及,亦以按语别之录记于后。于此而撰成《礼记通读》一卷。岁次庚子,都门突遭兵燹,履晋住所,文物尽失。一日,履晋于故纸堆中,偶捡得此稿,便付之排印藏于家塾,以为读《礼记》抛砖引玉之用。此已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篇中所解经字,悉以二字标题,并仿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各本异同加〇例,于经字读为某字者,皆用〇。有两读者则用〇△,使读者一览而得其要领。如《曲礼》“敖不可长”句;敖字下标〇,注云“敖读为傲”。《释文》“敖、慢也。”履晋于后按:傲正字,敖假借字。后文体例皆类此。又如“供给鬼神”句注“供给”之“供”字,“共”下标〇△,注云,“共读为供。《释义》本或作供,依同音假借,又省借,《集说》作供。”履晋是书以《经典释文》音读释《礼记》经文之假借字,于疏通《礼记》文义,帮助读者正确理解阅读《礼记》之文功劳尤大。是书亦有模糊疏漏处,然瑕不掩瑜,不能以此抹杀杨氏注音之功也。有石印本传世。

猜你喜欢

  • 果园诗钞

    十卷。清郭恩孚撰。生卒年未详。郭恩孚字伯尹,山东潍县人。首载张次陶序,称“恩孚有隽才,性笃孝。”第一卷至第五卷,分《绿萝轩集》、《趋庭集》、《枕戈集》、《萍梗集》、《绿萝轩后集》、《果园集》,为内编。

  • 少广补遗

    一卷。清陈世仁(1676-1722)撰。陈世仁字元之,号焕吾,浙江海宁人,系陈訏的族侄,好学工为文,精晓算学。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进士入翰林后,即回乡不仕。《少广补遗》专论垛积之术,视垛积为少广

  • 沈凤冈集

    四卷。明沈良才(约1550年前后在世)撰。沈良才字凤冈,泰州(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沈凤冈集》。此集共四卷。其诗文成就不高,其诗尚未入格,诗风平

  • 周易统略

    一卷。辑佚书,晋邹湛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邹湛字润甫,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官至少府。其事见于《晋书》本传。据《隋书·经籍志》,《周易统略》凡五卷。《新唐书》、《旧唐书》则作

  • 乐志堂诗集

    十二卷。《诗续集》三卷。《乐志堂诗略》二卷。清谭莹(生平详见《乐志堂诗集》)撰。该诗集内容可分前后期,早年诗作以华丽为主,晚年则多激壮凄楚之音。集中如《珠江秋糯》、《秋草黄叶》诸律,均为早年在西园吟社

  • 金闇斋集

    十二卷。清金敞(1618-?)撰。金敞字廓明,号闇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一作靖江)人。师事宜兴汤之锜,执礼恭谨。其学出于东林。本集首载《家训纪要》一卷,是其父所札记以训子孙,故冠书首。然后依次为《默

  • 郭明经遗集

    四卷。清郭志正(1860-1901)撰。郭志正,字体吾,号直夫,湖南长沙人。光绪间诸生。此集凡四卷。第一卷为说经之文。第二卷为史论及书后、墓表、墓志之属。第三卷为骈体文。第四卷则古今体诗。郭志正是当时

  • 泰西新史揽要

    二十四卷。英国人马恳西(Mack henzie)撰。英国人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蔡尔康译。英人名马恳西者众多,此不知为何人。李提摩太(1845-1919)。字菩岳。英浸礼会传教士

  • 礼记恒解

    四十九卷。清刘沅(1768——1855)撰。沅,字止唐,号槐轩,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著有《易经·书经·周官·仪礼·礼记·春秋恒解》、《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等二十余种,合称《槐轩全

  • 善行录

    八卷。续录二卷。明张时彻(生卒不详)撰。张时彻,字维静,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号东沙,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芝园定集》、《明文范》、《摄生众妙方》、《救急良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