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心书院经解

经心书院经解

二卷。清左绍佐(?-1914在世)辑录。绍佐字季云,号笏卿、竹笏生,湖北应山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南韶连道、雷琼道。绍佐曾任武昌经心书院掌教,此编即辑录一年课士之作而成。其题目有“郑君笺诗多以韩易毛说”、“禹河故道迁徙考”、“继善成性解”、“辟雍解”、“大别考”、“用九用六说”、“《尚书·舜典》存逸考”、“《白虎通诗说考”、“千乘之国解”、“《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等。每题下所选之文,少者两篇,多者达十一篇。而在篇末,不着一字评语,故不知辑录者对不同的看法及优劣高下如何评判。如“大别考”,有的认为在汉阳,不在安丰;有的认为在安丰,其他在安徽霍邱与河南固始之间。其中“郑君笺诗多以韩易毛说”及“《白虎通》诗说考”两题,旨在引导诸生研求经义,题好而诸生之文亦多佳。其他题目多有定说在前,诸生稍加搜集整理便可完卷,不足以征学识。《经心书院经解》有光绪十五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菇中随笔

    三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见《日知录》)撰。炎武一生好学,遇有学术治道,皆“细书札记,述往俟来”。《菇中随笔》系其读书心得,随时提笔记载而成,何焯题序称“其用意岂止博闻强记,蕲胜于不说学者哉”。文中多琐碎

  • 八经类集

    二卷。明许獬(生卒年不详)撰。许獬字子逊,同安(今属福建)人。万历二十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所谓“八经”,即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孝经、小学。许獬分采“八经”之词语,分类辑书。共分九类,即天

  • 农圃四书

    四卷。明黄省曾(生卒年不详)撰。《农圃四书》实际上是由黄省曾所著的《稻品》、《蚕经》、《鱼经》、《艺菊书》等四本书合在一起而成的。明代钟名臣、胡文焕以《农圃四书》之名分别收入自己的《田园经济丛书》、《

  • 汉纪

    三十卷。东汉末荀悦(148-209)撰。悦字仲豫,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任黄门侍郎,迁秘书监、侍中。作《申鉴》五篇,撰史书《汉纪》,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章数十篇。汉献帝因班固《汉书》内

  • 丹阳集

    二十四卷。宋葛胜仲(1072-1144)撰。葛胜仲,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杭州司理参军。又试学官及词科皆第一,除兖州教授。入为太学正,累迁太常卿。此期间曾续欧阳欧所辑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仁斋伤寒类书

    见《伤寒类证活人总括》。

  • 葬书

    一卷。旧本题晋郭璞(详见《尔雅注》)撰。《葬书》是否为郭璞所著,古来众说纷纭。《晋书·郭璞传》、干宝《搜神记》等不少著作记述郭璞占筮、相墓的故事,特别是郭璞于暨阳择地葬母预卜虽近水而水将远退,(见《世

  • 献丑集

    一卷。宋许棐(约1225年前后在世)撰。许棐生平详见《梅屋集》条。此集前有嘉熙元年(1237)许棐自序。集中所录仅短文十一篇,《樵谈》二十则。原载于左圭《百川学海》中,并非全本。其文词典雅自然流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