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训堂丛书

经训堂丛书

二十一种,一百六十八卷。清毕沅(1730-1797)编辑。毕沅字纕蘅,号秋帆,又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历官陕西巡抚、湖广总督。留心于经史小学,旁及舆地金石之学,尝谓“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最长”,可见其为学之精博。以好士知名,著名学人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先后在其幕中,所著《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即集钱、邵、章等诸人之力而成。其他著述有《山海经晋书地理志校注》、《关中胜迹图记》、《西安省志》、《关中中州山左金石诸记》、《灵岩山人诗文集》等等。所辑《经训堂丛书》所收诸书,均为实用之书,共二十一种:晋郭璞《山海经》、清毕沅《夏小正考注》、清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周墨翟《墨子》、周晏婴《晏子春秋》、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清毕沅《释名疏证》(分正字本、篆字本两种)、晋王隐《王隐晋书地道记》、晋佚名《晋太康三年地记》、清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汉佚名《三辅黄图》、宋宋敏求《长安志》、清惠栋《易汉学》、清毕沅《说文解字旧音》、清惠栋《明堂大道录》、清惠栋《禘说》、清毕沅《关中金石记》、清毕沅《中州金石记》、清毕沅《音同义异辩》、清毕沅《经典文字辨证书》。其中《吕氏春秋》、《释名疏记》根据善本重为校辑,最称精赡;《墨子注》为孙诒让《墨子闲诂》之前最完善的注本;《晋太康三年地记》、《长安志》等书,则为考西北史地者所必征。全书由毕沅与孙星衍校勘,据善本而重为辑正,向以精赡见称,为丛书中之上品。通行版本有清乾隆中镇洋毕氏刊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大同书局据清毕氏刊本影印本等。

猜你喜欢

  • 续家乘述闻

    一卷。清龚家尚(生卒年未详)撰。家尚号跛叟,浙江仁和(今杭县)人,官至礼部尚书,龚守正之孙。该书为续守正《家乘述闻》而作,所述多其祖与父遗事。现有石印本。

  • 治河四策

    一卷。李佳白撰。李佳白(Gilbert Rdid,1857-1927)),美国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中国,在山东烟台

  • 高宗系年要录

    即《建资以来系年要录》。

  • 书蔡传附释

    一卷。清丁晏撰。乾隆中叶以后,清代学者普遍重汉学而轻宋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十分冷落,不过不少学者仍袭用蔡沈之语而不自知。此书则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中解释较好者,全部标了出来,比如《舜典》,今文

  • 三关志

    不分卷。清廖希颜修,孙继鲁纂。廖希颜,字若愚,号东雩,湖南茶陵县人,嘉靖进士,先知高安县,后擢工部主事,迁升山西提学,讲学河汾书院,卒于浙江按察使,年仅三十九岁。三关,即山西北部之雁门关、宁武关、偏头

  • 金石萃编校字记

    二卷。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本书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王昶著《金石萃编》时,已近暮年,眼睛有病,视力衰退,靠门下为其检阅史料,故未能精到。罗振玉校正《金石萃编》中碑志一百三十种,

  • 孝经右契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文凡六条,其中开篇“孔子夜梦丰沛之邦”一条,其“吾姓为赤松”以下,取《御览》“字时侨,名受纪,孔子曰:‘汝岂有所见乎?’曰:‘吾所见一兽如麕者,羊头,头上有角,其末有肉,方以是

  • 剑州志

    十卷,清李榕纂修。李榕,字申夫,剑州人,出于曾国藩门下,文章经济,华实俱美。曾任职湖南,后因得罪巨室,以檄罪落职。所著有《十三峰屋全集》。剑州志始于明,为知州李壁所修,其后毁于兵燹。清雍正年间,桂林人

  • 瑞竹亭合稿

    四卷。清王愈扩、王愈融合撰。王愈扩字若先,泰和(今江西)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愈融字侣新,终为诸生。弟兄二人皆从魏禧游。此稿所录为王氏兄弟之文,凡四卷。初刻毁于兵火,后愈融子王元坤于建昌梁份处

  • 仪礼约编

    三卷。清汪基撰。汪基有《周礼约编》,乙著录。书首汪氏自序称:“今世志学之士,鲜有刘原公、朱掌斋其人,则亦难以全书强之。为拣其什一,以资帖括,亦不得已焉。好古博雅之士,不以此自画,而进而求之,则是编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