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刘一明撰。一明系道士,号悟玄子、素朴散人,中年慕道,游学于三秦,自称其居“自在窝”。其易学传自龛谷。据自序,其书有图有注,注分羲易、文易、孔易三部。今存本仅有上经二卷、下经两卷,各载卦爻辞解注
二卷。清吕种玉(生卒年不详)撰。种玉字蓝衍,长洲(江苏苏州市)人。本书乃种玉订正字义,考事真伪之文。内容多沿袭宋人学说,且多为常见之类。如证墓志,称有爵者称公,无爵者称启,不如《隶释》有后汉故民吴公碑
二卷。明董守谕(生卒年不详)撰。守谕字次公,鄞县(今浙江奉化)人。天启四年(1624)举人。鲁王时官户部主事,有刚直的名声。清兵渡江后遂杜门著书以终。除此书外,还著有《读易一抄、二抄》、《易韵补遗》、
三卷。清黄位清(详见《诗绪余录》)撰。首有自序,位清既成《诗绪余录》,于毛诗文字之异,录所未及详者,别为此书以辅之。于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外,另采范家相之《三家拾遗》、赵佑之《诗细》、阮元之校勘记
十八册,不分卷。清仇景崙撰。仇景崙,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字嶰伯,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研究群经,颇有发挥,但不自立门户。魏王弼的《周易注》,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王注屏弃了汉儒灾异、谶纬之
三卷。清吴大廷著。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咸丰举人,官至台湾兵备道。此书以程朱易说为宗,虽对周易进行了章解句读,但只依卦义入义,记其大旨,借以观玩人生事理之凶吉。正如作者所说,著此书的目的是推寻卦画,阐
各一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该书对《太极图说》、《通书》、《西铭》等书,只解其大义。因于原注下别加案语,发挥其说,故曰“拾遗”。《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四卷。清游艺(生卒年不详)撰。游艺字子六,建宁(今福建建瓯)人。是书分前后二集,此前集。前集就天象日月星辰之运行及风雨雷电霜雾虹霓之类气象问题设问设答,阐明其原由。尤为卓识者,不言占验。全书就历术原理
九篇。梁启超(1873-1929)撰。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十七岁中举。师从康有为,人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加“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
四卷。明窦文照(生卒年不详)撰。窦文照,字子明,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万历中官光禄寺典簿。此书共四卷,每卷分六类,大致属格言类书。书末有朱国祚跋,极称窦文照之孝行。内容无甚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