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维摩诘所说经注

维摩诘所说经注

十卷。姚秦释僧肇(384-说374-414)撰。僧肇,俗姓张,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梁〕慧皎等撰《高僧传·释僧肇传》载1990年上海古籍书版社出版的《高僧传合集》第44页)不久,即以善解经意,兼通三藏知名。其平生以弘法为己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师从鸠摩罗什,参与译经。僧肇为罗什最初的弟子,被称为“法中龙象”。随罗什于401年到达长安,他和僧睿等相助详定,列席译场。在罗什门下十余年,人称僧肇是什门“四圣”或“十哲”之一。镶助罗什在长安和姑臧(今甘肃武威)译场译经中做翻译,评定经论,因此被人称为“解空第一”。第二,讲习三论。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僧肇与僧睿,僧导、昙影等常常讲习,以弘佛法。第三,解经释论。僧肇苦学善思,自罗什圆寂后,他追悼永往,翘思弥历。更加博采众经,解经释论。先后撰著多书,以解教界人等疑难。即《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涅槃无名论》四卷,《宗本义》、《宝藏记》、《维摩诘经注》,以及已佚的《文六即真论》一卷等。僧肇虽生于玄学盛行之后,早年又受老庄影响,但他的学问实得于鸠摩罗什,以《维摩》、《般若》、三论为宗。尤以擅长般若学著称。《维摩诘所说经注》一书,先后有七种译本,按时间先后顺序这七种译本分别是:1.东汉严佛调译,名曰《古维摩诘经》二卷,今缺。2.吴支谦译,名曰《维摩诘经》二卷。3.西晋竺法兰译,名曰《异毗维摩诘结》二卷。4.西晋竺法护译,名曰《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一卷。5.东晋祇多密译,名曰《维摩诘经》四卷,今缺。6.姚秦鸠摩罗什译,名曰《维摩诘所说经》三卷。7.唐玄奘译,名曰《说无垢称经》六卷。维摩诘是毗耶华城居士云净之名,因有眼疾,故佛遣十大弟子、四菩萨等前往问疾,可维摩诘却皆辞不堪。佛遣之弟子、菩萨不仅不怪他,反而“殊受教而往”问维摩诘问答妙法。维摩诘“深谈宝相不二法门,借座灯王,请做香积,手按大千,室容海众。以显不可思议解脱道路。为三论及天台二宗之要典。”此注即是罗什弘始八年(406)译出维摩经时,僧肇条记罗什的口义作为经的注解,并作序(序已佚),仅存此《经注》。竺道生传云:僧肇是关中始注《维摩》的第一人。东域传灯云:“僧肇等注,亦名净名集解”。由此可见,僧肇所注《维摩》的价值和影响。在僧肇注作之成以后,又有道生等人为之作注。现常见的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四香楼集

    四卷。清范缵(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范缵,字武公,号笏溪。娄县(今江苏昆山)人。其长堪舆学,亦工于诗。又善画山水。博学强记,晚年号鸡巢老人。是集收诗不多,但亦有一定品味。纵观是集,其诗源出晚唐,又

  • 周易义说

    五篇。清洪榜撰。榜字初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举人,赐内阁中书,三十五岁卒。此书分明象上、明象下二篇,又有述赞上、述赞中、述赞下三篇,凡五篇。其明象至损益而止,似未卒业。洪榜少有文采,与其兄洪朴齐名,世称

  • 张氏可书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作者大约生于北宋末年,书记载的内容也比较庞杂,如汴梁全盛之景,故都遗闻、朝廷故

  • 中庸绎蕴

    三卷。清胡笴撰。笴字东潭,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卷首有笴自序。序中称《朱子章句》依文训义,言简意赅,真能阐发《中庸》,但未尽《中庸》之蕴。其又认为,并非《章句》不足以尽《中庸》之蕴,而是《中庸》之

  • 经传释词续编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经世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因而撰成《释词附录》八卷。现本书只有二卷,大约是刊印此书时有所删并,而把《释词附录》改为《经传释词续编》。本书卷一

  • 湖广总志

    ①九十八卷,徐学谟纂修。徐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1540)进士,曾巡抚湖广左右两藩,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春秋亿》、《世庙识余录》。徐学谟巡抚湖广期间,广征博采,遂成此书。万历十九年(15

  • 奉节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曾秀翘修,杨德坤等纂。曾秀翘字仲成,南丰人,进士,曾任奉节县知县。杨德坤,字子静,长寿人,举人,曾任奉节县教谕。奉节附郭夔城,郡志即县志,然郡志兼各属县,指本境详略自殊。曾秀翘任县令

  • 今古文尚书授受源流

    一卷。清马贞榆撰。马贞榆字贵立,广东顺德人,优贡生。本书就《尚书》考定今、古文的授受源流,今文首为伏生,其次为张生、欧阳生、晁错等以及后汉治欧阳《尚书》而不知师承的牟长等人。后汉治大夏侯《尚书》而不知

  • 倪小野集

    二十二卷。明倪宗正(约1514前后在世)撰。倪宗正,字本端,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终南雄知府。嘉靖中,赠学士,谥文忠。著有《倪小野集》。

  • 四书地记

    六卷。清汪在中撰。汪在中,字裳文,安徽旌德(今安徽旌德)人。是书卷首有胡元、梁中孚、龙鼎三序,在中自序及例言。所记凡二百零六条,大抵本于阎若璩《四书释地》。唯若璩之书兼及人物,而是书则只记地。每条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