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冠服图考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秋书于宁阳之云龙讲院,则其成书之时与地也。是书分《元服》、《衷服》、《杂服》三卷,附图三十一。今核其文,似未足于其意相符。如云“延在上裹在下”,又云“纮属于武垂其两端”,立文皆不审谛。又引《左传》疏云“纮缨皆以组为之”,又引江慎修云“缁布冠用布,玄冠黑僧”。案“屈组为纮”,语出郑注,“玄冠用僧”,本于董巴、司马彪,考事不求其源,乃下引《左传》孔疏及江慎修说。其《首服篇》中疏失若此类者尚很多。《衷服》《杂服》两篇亦宜视此。又《首服篇》以冕弁冠为次,独于皮弁、韦弁述其用事所宜,若冕与冠则略而不言。《衷服篇》首明服章,次明朝服深衣之等,于弁服又从省,详略殆无准则,是又体例之未善也。然亦有数事,颇见识见,其谓冕旒之数,天子皆十二,诸侯皆九,以下悉准礼器,更无差降,义与黄度,王应电、宋绵初、孔广森、孙诒让同,足以正旧说而贻后嗣,功亦不可没也。福建治三礼者,同时有林乔荫撰《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是书尝引其说。二家之书,其自序皆署乾隆四十七年,而黄氏成书稍晚,后来亦无征引其说者,或脱稿而未印行,或印行而流行未广欤?是书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浙江嘉兴刘氏嘉业堂有抄本。

猜你喜欢

  • 尔雅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三卷二十篇,今本只存十九篇,篇数有差。其原因各有解释,清翟灏《尔雅补郭》疑古本当有《释礼》一篇,与《释乐》相次,《祭名》、《讲武》、《旌旗》三章,即《释礼》之残文,今阑入《

  • 庄元仲集

    一卷。清庄亨阳(1686-1746)。亨阳字元仲,号复斋。南靖(今福建省南靖县。一作靖南)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此集仅有文十二篇,是其官淮徐海道时所上奏的河防条议。其文均为政

  • 顾氏遗书

    见《武陵山人遗书》。

  • 尚书谱

    ①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谱》与《尚书考异》均为梅鷟考辨《尚书》之作,内容大体相似。《尚书谱》因袭宋吴棫、朱熹及元吴澄等人之说,对《尚书》真伪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分析和比较的研究,认

  • 南康府志

    ①十二卷,清廖文英、伦品单修,熊维典、钱正振纂。廖文英,字昆湖,广东连州人,崇祯十二年(1639)选贡,授南康司理,主讲白鹿洞书院。康熙七年授南康知府。熊维典,建昌县人,进士出身,曾任户科都给事中。此

  • 续槜李诗系

    四十卷。清胡昌基(生卒年均不详)辑。胡昌基字云伫,平湖(属今浙江)人。此集为二函二十册,共四十卷。所收朱彝尊等一千九百三十家诗人之作,共三千九百余首。卷首有徐士芬、沈曾植等序,卷末有金兆蕃后序。劳乃宣

  • 古诗类苑

    一百二十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本书前有黄体仁序,序称:此书与张之象的《唐诗类苑》均因家贫而不能刊行,以

  •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考古

  • 重修扬州府志

    七十二卷,首一卷。清阿克当阿修,姚文田、江藩等纂。阿克当阿,字厚庵,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务府护军统军,兼管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地区)事务,督理两淮盐政,嘉庆十三年任两淮巡盐御史。曾监刊钦定《全唐

  • 简庄文钞

    四卷。《续编》二卷。《河庄诗钞》一卷。《新坡土风》一卷。清陈鳣(1753-1817)撰。陈鳣,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浙江省海宁人。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嘉庆元年(1798)举人。陈鳣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