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韵读

群经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一1851)撰。有诰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以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为宗,主要著作为《音学十书》,晚年研究六书,著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等。后因家中失火,所镌板及未刻稿都被烧毁。《清史稿》有传。此书搜集《易》、《书》、《仪礼》、《考工记》、《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尔雅》诸书韵字,正其古读。在韵句、韵文段落中指出韵字,以直音或反切注音,标明古韵、声调,并指出通韵、借韵、叶音。散文中偶有音训之语也摘录之,注明训释字与被训释字的音韵关系。对于叶音说所致的音读混乱现象,凡今读已异者,则从字母转纽求其谐声;凡今音可谐而非古代正音者,则从叶音推求古音。卷末附“古音总释”便于检阅,按照之、幽、侯、鱼、歌、脂、祭、元、真、耕、阳、车、中、侵、谈、叶十七部排列。有江氏音学十书本。

猜你喜欢

  • 汉阳县志

    三十二卷,附续志一卷。清刘嗣孔修,刘湘煃纂。刘嗣孔,字宗儒,陕西绥德县人,举人,官汉阳知县。按汉阳县,历千百年,迄无专志可考。《文渊阁书目》载:有明永乐十九年(1421)以前汉阳县志一册,不著撰者姓氏

  • 古逸书

    三十卷。明潘基庆(约1633前后在世)编。潘基庆字良耜,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六年(1618)贡生。此集名为逸书,而实则皆为习见。如《阴符》、《素问》、《逸周书》、《山海经》之类。甚至《周礼

  •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

  • 柳渔诗钞

    十二卷。清张湄(约1748年前后在世)撰。张湄字鹭洲,号南漪,又号柳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颇具风节。张湄工诗,与厉鹗、金志章等唱和。该书《

  • 石潭易传撮要

    一卷。明刘髦(1373-1445)撰。髦字孟恂,号石潭,江西永新人。永乐六年(1408)举人。不仕,教授乡里,弟子甚众,人称“石潭先生”。刘氏认为程颐学术之全体大用具备于《易传》。朱熹曾想将其要处别写

  • 贞白遗稿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

  • 六书溯原直音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此书旨在辨别字体,亦分十二门,与《六书正义》同,庞杂瞀乱。所用直音,舛误尤多,不足为据。《四库提要》据江苏周厚堉家藏本著录于《存目》中。

  • 妙法莲华经玄义

    二十卷。唐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

  • 琅华馆帖

    二卷。清王铎(1592-1652)等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文安、嵩樵、疾庵、疾仙道人。河南孟津人。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安。工诗文、书画。行草宗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

  • 事物考

    八卷。明付岩(生卒年不详)撰。付岩字野清,义乌(今浙江金华)人。崇祯七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本书在高承《事特纪原》的基础上,稍加增益。增加了明代的地名、官制、礼仪等编辑成书。书中疏漏之处甚多。如舆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