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雅集
十二卷。清李振裕(生平详见《白石山房稿》)编。此集乃振裕督学江南时选录诸生诗、赋、杂文等汇刻成集。共十二卷。而目录则作四卷。第一卷之中又分为四子卷,第二卷之中分为二子卷;第三、四卷之中又各分为三子卷。盖因此集随时续刻,故其编次漫无体例。有《四库全书》本。
十二卷。清李振裕(生平详见《白石山房稿》)编。此集乃振裕督学江南时选录诸生诗、赋、杂文等汇刻成集。共十二卷。而目录则作四卷。第一卷之中又分为四子卷,第二卷之中分为二子卷;第三、四卷之中又各分为三子卷。盖因此集随时续刻,故其编次漫无体例。有《四库全书》本。
十八卷。明吴勉学编。吴勉学字肖愚,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履迹亦待考。著有《河间六书》。此集汇辑唐人乐府,只登初、盛唐,而不及中、晚唐。皆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已采辑,间有小小增损,基本为原帙形式。如王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
①一卷。旧本题明石室道人(生平事迹与姓名均不详)撰。原书所录按十二辰共分十二节。据《四库提要》著录称“自辰至卯凡十二节”,说明其书次序始于今日之辰而终于明日之卯。按十二节讲述每节调摄事宜。其大要言道家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
四卷。明王慎中(1509-1559)撰。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居士,又号南江。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嘉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河南布政使参政,不顺从夏言落职而归。王慎中壮年废弃,益肆力于古文,卓然成家
三十三卷,明王应山撰。王应山,字懋宣,号静轩,侯官人。年逾八十有二,著湖山纪胜,旋加删润,改名《闽都记》。未及观成,飘然逝去。后二十余年,其子毓德,始润饰成书。郡守江铎为刊行之,故署以万历四十年(16
四卷。清罗正钧(约1900前后在世)撰。罗正钧字顺循,晚号劬庵,湖南乡泽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历官直隶抚宁、定兴、清宛县知县,天津保定府知府,山东提学使。著有《劬庵官书拾存》、《船山师友记》
一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1796-1847),字子潇,河南固始县人,回族。道光进士,历任幕僚及书院主讲。藏书八千多卷,筑七经楼储之。攻诗文,通经史,晓水利,精历法,著述颇丰,其文见解创新,纂志之多,
一卷。明顾璘(1476-1545)撰。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寓居南京。弘治进士,授广平知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负才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继起,时称“四大家
一卷。清朱必阶等撰,所记乃其父朱轼事迹。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进士,历任浙江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官,卒谥文端。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