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子衍

老子衍

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子》;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以及焦兹、李贽等人纷纷以禅宗之论而注释《老子》。王夫之认为:历代各派互相杂糅,众说不一,令今人无从依据,于是尽废诸家之短,扩展各家所长。他作《老子衍》,引韩非、严君平,钟士季、王弼、陆希声、王介甫、王元泽、苏子由、吕吉甫、李息斋、邵若愚、张文潜、章安、叶梦得、董思靖、刘仲平、吴幼清、薛君采等诸家简单的注文,加以印证。注解展伸《道德经》之旨,并杂儒说于其中。王夫之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发展了老子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否定了“人性不变”的说法,反对“以知为行”和禅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肯定了矛盾的绝对性,即认为矛盾是无时不在的,自然不能归结到消解矛盾,取消斗争。所述极为深刻。但此书语言时有欠通,某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乃本书的遗憾。现存《船山遗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老子衍·庄子通》本。

猜你喜欢

  • 读书附志

    一卷,南宋赵希弁撰。赵希弁,生卒不详,字君锡,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祖九世孙。南宋宁宗、理宗之交,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据其家三世藏书,择《郡斋读书志》四卷本所未著录者,仿其体例,撰成该书,以

  • 咏史集解

    七卷。明程敏政编。生平见《唐氏三先生集》条,林乔松注。林乔松,福建晋江人,生卒履迹始末未详。其注此书,则官浙江景宁(今云和)县知县之时。其书取古人咏史之作,依代编次。自三代迄宋末。此七言绝句一体,采辑

  • 农圃六书

    四卷。明周之玙(生卒年不详)撰。周之玙,字玉凫,茂苑(今江苏苏州市)人。早在周之玙之前就已经出现《陶朱公致富奇书》,周之玙对该书略作改动,重做一番编排题名为《农圃六书》。《农圃六书》分为树艺、畜牧、占

  • 西楼易说

    十八卷。清杨家洙撰。家洙字东川,安徽怀宁人,乾隆岁贡生,《安徽省志》、《怀宁县志》均有传。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其以朱子本义为宗,前八卷解经,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卷十一、十二解上下象传,卷十三解文言,

  • 尚书删补

    五卷。明汪康谣撰。汪康谣字康征,广东海阳人;而《进士题名录》则云直隶徽州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未知孰是。明万历癸丑进士,官至漳州府知府。本书首有王佐序,以及汪康谣自序和其子汪鼎和纪述。自序称:“檇

  • 回澜纪要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详见《安澜纪要》条。徐端自河防丞,后晋守淮安,再迁徐州道,不二年则总督河道。二十年中,勤于政事。公余之暇,手辑此篇,以述治河之要。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共二卷。其所纪

  • 政谱

    十二卷。清朱栗夷(生卒年不详)撰。朱栗夷字心庵。山阴(今山西省山阴县)人。本书采集佑《通典》,马瑞临《文献通考》、邱浚《大学衍义补》等书。然后,按类编辑。全书分十四回。虽然书名为《政谱》,实际仍为策略

  • 河洛精蕴

    九卷。清江永撰。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人,博古通今,尤专心于《十三经注疏》。戴震之学多得之于江永。所著述于礼学、韵学、算学方面居多。《河洛精蕴》凡九卷,其旨即于六十四卦之中寻天地人之大道。卷一自河图至图书

  • 金玉新书

    二十七卷。政书。作者佚名。清四库馆臣称盖元时坊本也。是书分民庶、商族、僧道、官制、州县、监司、皇族、遣使职任、荐举、选试、推鞫、公吏、军防、督捕、仓库、场务、纲运、工役、功赏、职田、朝享、思封、仪制、

  • 摄山佛教石刻补记

    一卷。清代向达(生卒年不详)撰。作者重游摄山,观察审视尤甚,发现前作《摄山佛教石刻小记》遗漏之处很多,故作补记,以详前作。《摄山佛教石刻补记》一书,分论千佛严,以及摄山舍利塔的种种问题。于千佛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