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莱州府志

莱州府志

①八卷。龙文明修,明赵耀、董基纂。龙文明,江西永新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二十七年(1599)任莱州府知府。赵耀字见田,掖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历官至河南提学佥事、浙江提学副使、山西参政、阳和按察使、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辑有《古文隽》一书。董基,掖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南京礼部主事,升员外郎。莱州,唐时始置州,明初升为府,领掖县、平度、淮州、昌邑、胶州、高密、即墨五县、二州。考府志创修于明嘉靖十四年毛文简。距其时已七十余年未有续修。而时迁事易,风俗文化推移,典章制度变易,史籍几于散失。龙文明莅任后,慨然欲加增修,就请郡人中丞赵耀、董基总其事,发凡起例,采访旧闻,并檄属邑,各采故实,以备参考,自春到冬,历八月而志成。《莱州府志》万历三十二年(1604)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舆地图凡九,沿革表三;卷二星野,疆域,形胜,山川;卷三城池,公署,乡社,户口,田赋,徭役,马政考,风俗,物产,学校;卷四祀典,选举;卷五封赠,兵防,屯田,将材,桥梁,驿传,铺舍,宫室,市集,堤堰,储恤,帝迹,贤哲,宦迹,名臣;卷六人物,忠义,孝友,儒林,文学,武功,隐逸,善行,侨寓,列女等;卷七至卷八艺文等。此志虽为重修,实如创制,体例谨严,记载详确,取材虽繁,如《通志》、《通考》、《山海经》、《二十一史》等,而不芜杂。对旧志中的错误,尚能纠正。为明志中的善本。其尚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铅印本。②十六卷,首一卷。清严有禧纂修。严有禧字毅庭,江苏常熟人,进士出身,雍正十一年(1733)任莱州府知府。严有禧莅任后,见府志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陈谦重修后,距当时又三十年了,其间文物典章,宜见于志,莫可殚述。乾隆四年,设局开馆,聘请郡中宿儒、别州名流一同编纂,历数月而志成。《莱州府志》乾隆五年(1740)刻本。此志体例,不举纲要,仅列小目,其中多承袭旧志。按《莱州府志》经龙文明、陈谦两次纂修,龙志精严,陈志详博,此志则据以损益折衷,书中凡征引两志,称龙志为“前志”,称陈志为“旧志”,以示区别。此志义例谨严,记载详确。如旧志赋役志太烦,且舛讹较多,此志依据《赋役全书》,悉为厘正。并于书卷首置订误一篇,纠正前志中的谬误。足见其严谨,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文昌杂录

    六卷,补遗一卷。北宋庞元英(生卒年不详)撰。庞元英字懋贤,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丞相庞籍次子。至和二年(1055)赐同进士出身。元丰初,为群牧判官、都官郎中。元丰五年(1082)任朝请大夫、主客郎中

  • 明珠玉

    八卷。明王谔编。王谔字秉忠,江苏江阴人。生卒不详。是书成于成化十年(1474)。选明一代之诗,自刘基以下凡数百家,而所录只七言律诗一体。盖用《唐诗鼓吹》例。《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安邱县志

    二十八卷。明熊元修,马文炜纂。熊元字子贞,河南光州人,万历十二年(1584)进士,十三年(1585)授安邱知县。马文炜字仲韬,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确山知县。曾任德安、云梦、孝感,官至

  • 集千家注杜诗

    二十卷。作者不详。是书卷首载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等四家序言。书中所采之注不过百家,但为了夸耀繁富,故虚称千家,与事实大不相符。其诗句、篇后之评论,皆为刘辰翁之语。《四库全书》编辑者怀疑此书为高

  • 孙子书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古周易订诂

    十六卷。明何楷(生卒年不详)撰。楷字元子,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唐王聿键在福建起兵,以楷为礼部尚书,后为郑芝龙所排挤,愤恚而卒。此书成于崇桢六年(163

  • 六艺论

    ①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孔广林(生卒年月待考)辑。广林字丛伯,山东曲阜人,清代经学家,孔继汾之子,孔广森(1752-1786)之弟,孔子六十八代孙。著作有《尚书大传注》四卷。《周官臆测》六

  • 宋政和礼器考

    一卷。清孙治让撰。孙诒让,详见《契文举例》条。孙诒让对古文字学的最大贡献是对不同代的铭文作偏旁分析,借以追寻古文字的发展规律。他所著《古籀拾遗》三卷,上卷订正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十四条;

  •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四库提要》为深父),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间名士,能诗文,撰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前者流传甚广。另有诗文集《雅

  • 拳拳录

    二卷。清李衷灿(生卒年不详)撰。衷灿号梅村,含山(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学鹿善继、孙奇逢等人,官拜荆门州知州。本书共两卷,分内、外两篇。内篇记其讲学言论,认为人心本有觉悟,是可以转迷为悟的,性是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