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董礼部集

董礼部集

八卷。明董嗣成(1560-1595)撰。董嗣成,字伯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礼部员外郎。时给事中李献可等以疏请预教元子贬斥,嗣成持疏争之,帝怒,夺职归。万历二十三年卒,年仅三十六岁。事迹具详江苏东海茅国缙撰传。著有《董礼部集》。此编凡八卷。古今体诗六卷,俱以礼编次;书简二卷。所作诗歌,大抵寓感慨于和平,寄真情于闲适,与乃祖泌园诗格相出入。古体如《春色行》、《长安雪斋歌》、《厉宕歌》、《秋夜短歌》、《贫交行》、《大梁行》、《苦风行》、《怨歌行》、《湖上篇》、《苏生行》、《豪士行》等,无不精深典雅,遒丽天成。近体如《对菊云》:“孤灯他日泪,杯酒异时才。”《登吴山绝顶》云:“潮白江环阁,山青雨入湖。”《九日独坐》云:“高秋乱叶兼风响,薄暮千峰抱日黄。”皆风格高华,颇近唐调。在《序》中称,其“古体宪章陶谢,近体沐浴岑王,用物弘而炉锤苦,取态巧而意象具。”此数语盖得其诗之神髓。此帙为吴兴刘承干编订,并据万历年《青棠诗集》益以同邑周氏所藏尺牍二卷。有吴兴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梁文纪

    十四卷。明梅鼎祚(生平见《才鬼记》)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

  • 宣室志

    十卷。补遗一卷。唐张读撰,生卒年不详。张读字圣用,又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他是张鷟的后裔,牛僧孺的外孙,十九岁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他

  • 剡源戴先生文集

    三十卷。元戴表元(1244-1310)撰。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质野翁、充安老人。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宋咸淳进士,任建康府教授。元大德中授信州路教授。调婺州,移疾归。《元史》有传。此集又称《

  • 六诏纪闻

    二卷。明俞夔撰、彭汝嘉传刻。俞夔,字舜臣,建德(今属浙江)人。正德进士,累官四川安绵兵备佥事。会诸藩入冠,夔出奇擒其首,复古维州,筑平番、赤土二堡。因功升本司副使,备兵建昌。平土官刺马仁等之乱,寻补南

  • 镇海县新志备稿

    二卷。民国盛鸿焘,董祖义纂。盛鸿焘字蔚堂,广东香山人,光绪八年举人,光绪末年任镇海县知事。董祖义字颖笙,邑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镇海县新志备稿》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蔚文印刷局铅印本。全书二卷,

  • 琅琊曼衍

    四卷。明张鼎思(生卒年不详)撰。鼎思字慎吾,安阳(今属河南省)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著有《琅琊曼衍》、《琅琊代醉编》等。此书为考证古文之书。但多抄撮前人之语。其第四卷专解《周易》,多杂录《李氏

  • 东阳历代诗

    九卷。清董肇勋(生卒年不详)编纂。董肇勋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约清初康熙、乾隆时在世。曾在浙江东阳做过地方官。作者曾在东阳居久,“窃见风诗一脉犹存岘山画水间”,且欲使“一邑风雅之遗征长存”,于是广搜

  • 艺薮谈宗

    六卷。明周子文编。周子文,字岐阳,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此编皆采辑明人论诗之语。所收有宋濂、高棅、何景明、李东阳、徐祯卿、王廷相、杨慎、都穆、皇甫汸、王世贞、何良俊、谢榛

  • 增定玉壶冰

    二卷。明闵元衢(详见《罗江东外纪》条)编。起初,都穆采古来高逸之事,撰成一书,题名为《玉壶冰》,经宁波张孺愿稍加删补,改题为《广玉壶冰》。闵元衢仍感未尽,仍又增定此编。共二卷,卷一为纪事,卷二为纪言。

  • 南湖诗集

    四卷。明张铤撰。张铤,字世文,一作世昌,号南湖。明代诗词作家。高邮(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次参加会试,皆落第。谒选为武昌通判,在任间,校刻了《西昆酬唱集》、秦观《淮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