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袁督师遗集

袁督师遗集

三卷。明袁崇焕(1584-1630)撰。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明末大将。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是集为张伯桢所编。凡三卷。卷一为奏疏,卷二为杂文,卷三为诗。据集前康有为序称,其“纬口边事,登长城,察形势,奏对思宗,计以五年破敌,使清廷行间之计不行,则明或不至于沦亡。”凡二卷。赞扬崇焕有勇才大略。然时至崇祯年间,明朝败亡迹象已成,难以挽救。崇焕虽然忠勇,但终不勉被诬处死。其遗文亦久经散佚,张伯祯汇辑搜讨,所得崇焕诗文仅数十首,编成此集,原稿已散佚,《三管英灵集》收有其诗作。有《沧海遗书》本存世。

猜你喜欢

  • 尚书讲义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

  • 输略馆集

    八卷。明范允临著。范允临,字长倩,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上,授南京兵部主事,后提学云南,迁福建布政司参议。工诗文,善书画。卒年八十四岁。著有《输略馆

  • 钤山堂集

    三十五卷。明严嵩(1480-1565)撰。嵩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嘉靖时累官太子太师,居首辅。曾著有《钤山堂集》共三十五卷,嵩为相臭名昭著,不为

  • 说文商议残本

    一卷。清郑知同撰。郑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浅说》。是稿因郑氏之殁,残而未完,郑氏遗书因而未收。1928年,丁福保辑《说文解字诂林》,搜得抄本,刊入其中。仅存数十条,前后亦无序跋,只是摘录诸家说解商榷之,

  • 经学初程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

  • 簠斋吉金录

    八卷。清邓实编次。邓实(约1854-1924),字秋枚,广东顺德人。邓曾与黄节同编《国粹学报》。《簠斋吉金录》乃邓氏家藏墨本,合褚德彝、邹寿祺两家之物,编辑影印而成。书中所录,自殷周彝器乃至古兵、秦权

  • 苹野纂闻

    一卷。明伍余福撰。伍余福,字天锡,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陕西按察司副使。著有《成化陕西志》三十卷等。《苹野纂闻》一书仅二十条,记叙的都是吴中的故实,间或涉及朝政记议。书末附有伍余福的儿

  • 续猗氏县志

    ①四卷。清周之祯修,崔曾颐纂。周之桢字甫,河北清苑县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同治二年(1863)任猗氏县知县。崔曾颐字少伊,永济县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主讲郇阳书院。同治五年(186

  • 尚书惜阴录

    六卷。清徐世沐(详见《周易惜阴录》)撰。《尚书惜阴录》一书尊崇古文《尚书》而排斥今文《尚书》,而以今文《尚书》仅二十九篇,其数不全作为根据。殊不知,古文《尚书》虽有五十八篇之多,则于百篇之数,亦为不全

  • 沅湘耆旧集

    二百四十卷。清邓显鹤(1777-1851)辑。详见《资江耆旧集》条。此集为历代地方诗歌总集。凡二百四十卷。其中前编四十卷,本编二百卷。前编为邓氏之子邓琮所辑,收入从晋宋至元代与沅湘相关的历朝公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