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郑氏注残卷
此卷自《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起,至《乡党》篇末止。前二行有残缺,《泰伯》、《子罕》、《乡党》三篇皆首尾完整。卷末有“维龙纪二年二月敦煌县”十字。其篇次则《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与鲁论相同。郑氏虽以齐、古校正鲁论,但所存之注只以古校鲁。而张侯论已混合齐、鲁,郑氏既据张侯论,则无异并收齐论。郑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释文》引录仅十余事,但此卷皆无。前人辑本有郑注误入他注,也有他注误入郑注,都可以是卷证明。本书有民国二年(1913)罗振玉影印敦煌写本。
此卷自《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起,至《乡党》篇末止。前二行有残缺,《泰伯》、《子罕》、《乡党》三篇皆首尾完整。卷末有“维龙纪二年二月敦煌县”十字。其篇次则《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与鲁论相同。郑氏虽以齐、古校正鲁论,但所存之注只以古校鲁。而张侯论已混合齐、鲁,郑氏既据张侯论,则无异并收齐论。郑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释文》引录仅十余事,但此卷皆无。前人辑本有郑注误入他注,也有他注误入郑注,都可以是卷证明。本书有民国二年(1913)罗振玉影印敦煌写本。
二十二卷。明林燫(?-1579)撰。林燫,字贞恒。福建闵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1547)进士,授检讨,充景恭王讲读官,后官南京礼部尚书。谥赠文恪。著有《文恪集》。是集为林燫诗文集。凡二十二卷。
一卷。宋韩拙(生卒年不详)撰。韩拙,字纯全,号琴堂,南阳(今属河南)人。宣和初年,授翰林书艺局祇候,累迁为直长秘书待诏、忠训郎,盖宣和时画院中人。《山水纯全集》之末有宣和辛丑夷门张怀后序,序中称“琴堂
四卷。明方大镇(详见《荷薪义》条)撰。此书是方大镇家居读书时所作,书首自序中说:遇有赏心,辄乙其处,命儿子录之,姑名“乙记”。此书共四卷,分四门,一为潜见,下又分记学、记仕二个子目;二为筌宰,下又分记
三卷。明杨名(约1544前后在世)编。杨名字实卿,遂宁(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三贤祠在夔州莲花峰下。因周敦颐、王十朋曾为夔州知州,明初宋濂卒于此,而知府张俭
十二卷。清陈维崧(1625-1682)编。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少补诸生,晚荐博学鸿辞,参与修《明史》。能诗善词,尤以骈文见称。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迦陵词》、《两晋南北史
不分卷。清王金城(生卒年不详)撰。金城四川巴县人,时当光绪间。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根据《说文自序》所举转注之例,述其本义及与诸书分界,并将转注字一一胪列出来,以为标准;下篇据曹仁虎《转注古义考》对诸家
十卷。明来俨然(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来俨然,字望之,陕西三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兵部主事。著有《自愉堂集》。是集凡十卷,文四卷,诗六卷。系其子俨复临所刊。其集所作酬
无卷数。清朱宗洛撰。朱宗洛字绍川,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任天镇县知县。此编凡例说用的是费直本,但其书每卦画六爻于前,而将初九、九二等字写在爻画之中。右列爻辞,左列小象,而
七卷。明尹宾商撰。尹氏无史传,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从其书题名知,其号白豪子、毫翕,汉川(今属湖北)人。生活在明末。《千顷堂书目》著录“尹商《阃外春秋》三十二卷,注:汉阳人。又注:别本‘汉’作‘濮’。
八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宋人研究《庄子》者,曾有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将《让王》、《盗跖》、《说剑》、《渔父》等四篇定为伪书。马其昶作《庄子故》据宋人之说而将如上四篇移于末卷而不加注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