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疏义会通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四书约说》、《余力稿》等。《诗经疏义会通》亦称《诗经疏义》。该书为阐释朱熹《诗集传》而作,注之有疏,故名《诗经疏义会通》。其体例为一诗一释,先列朱熹之说,再用小字进行疏证,引用他说,用“辑录”以示区别。注音夹于句中。该书的特色是:一,对《诗集传》的名物、典故的阐释尤其详尽,弥补了《诗集传》的不足。对朱熹的释意也进行力所能及的诠解,这对把握朱熹的写作用心,对体认朱熹之学有一定的价值。二,对《诗经》的章意和脉络作简明扼要的揭示,有利于《诗经》的学习与研究。三,书中附有“图说”,对《诗经》的名物进行图解,让读者对古代的许多器物、天文、地理等有感性的认识、清代《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等书附有许多图谱,正是从这里借鉴而来的。朱公迁治学谨严,订正了《诗集传》中的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其学墨守朱子,不逾尺寸,而亦间有所辩证。”所作考证“虽于宏旨无关,亦足见其用心不苟也,”是符合该书的实际的。不足之处在于总体上承袭朱熹之说,对爱情诗多认为是淫奔之诗,对妇女也多采取轻视态度,对历史事件和诗作年代的考订也有主观臆断之处。版本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诗经疏义》二十卷(附《纲领》、《诗图》一卷),明王逢辑、何英增释刘氏安正书堂刻本。

猜你喜欢

  • 附广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残本经史绪言

    一卷。清朱董祥(生卒年均不详)撰。长洲(江苏苏州)人,生平无可考。著有《读礼记略》。本编名似笔记,实是文集,前面有杂论数篇,其余诸篇多谈居家礼制,而丧礼尤多,大多是用古代礼义衡量当代,与所作《读礼记略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

  • 东维子文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时读书铁崖山中,故自号铁崖。泰定间进士。累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隐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张士诚征召

  • 勘靖教匪述编

    十二卷。署石香村居士编。作者真名实姓不详,据自序为四川人,曾中举人,约生活于嘉、道年间。此书记乾、嘉时期川、陕、鄂三省白莲教起义经过,主要取材于《钦定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参之以稗官野史,按省、依事排比

  • 古文尚书舜典注

    一卷。晋范宁(339-401年)撰。清马国翰辑。范宁字武子,南阳顺河(今河南淅川东)人,东晋经学家,官至豫章太守。范宁治经反对何晏、王弼之玄学,推崇儒学,所著《春秋穀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穀

  • 韩祠录

    三卷。明叶性、谈伦同编。叶性,生卒籍贯不详,官至潮州府同知。谈伦,生卒仕履亦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事迹、诗文及相关材料。书中首载韩愈遗像及韩山书院、鳄鱼、韩木诸图,其次录《唐书》韩愈传及

  • 三朝北盟会编

    二百五十卷。徐梦莘撰。徐梦莘(1124-1205年),字商老,临江(今江西清江)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官南安军教授、知湘阴县、知宾州。后以议盐法不合,罢归。每念靖康之乱,备尝颠

  • 胡庄肃集

    八卷。明胡松(约1543前后在世)撰。胡松生平详见《滁州志》条。是集为胡松诗文集。为胡松之弟胡楩所编刻。凡八卷,文六卷,诗二卷。集前有隆庆六年(1572)徐栻序、周弘祖序,末有邵梦麟后序及胡楩跋。据其

  • 广仁品二集

    无卷数。明李长科(生卒年不详)撰。李长科,字小有,兴化(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生平事迹未详。此书阐明佛家戒杀之说,并杂举故实以说明因果报应,书名题为二集,当还有初集。而《四库》馆臣所用副都御史黄登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