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古籀疏证

说文古籀疏证

六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知县。以事亲辞官,居家治小学、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转注》,《说文谐声》、《夏小正经传考释》、《尚书古今文考证》、《尚书古今文授读》、《尚书记章句》,《尚书杂义》、《校尚书大传》、《校逸周书》、《书序说义考注》、《毛诗考正》、《左传补注》、《穀梁考异》、《五经疑义》、《五经小学述》、《论语集解别说》、《说文古籀疏证》、《白虎通义考》、《声字类苑》、《史记决疑》、《天官书补考》等。是书原名《古文甲乙篇》,其条例与《说文》迥异,《说文》以古籀合篆文,是书则以篆文从古籀。择《三体石经》、《汗简》、《古文四声韵》之信而有征者为正字;有见于钟鼎以意说之而无确据者,有钟鼎所不载以偏旁推测而得者,有钟鼎所载而不得其说者为阙疑字;见于《说文》,《汗简》、《古文四声韵》相沿用之,其实为从小篆羼入者亦备采为演篆;小篆相传之字沿讹已久,大抵汉时习见隶书传授生徒,但取应用又且不经见仓籀古文,并非李、赵、胡毋之旧,备列之为辨误;古文旧说本无是义,李、赵之徒附会刑名家之说者,悉辨正为复古。即许氏偏旁条例,正以古籀,自甲至亥分为二十二部,虽以钟鼎校《说文》,谓钟鼎有模篆之失,有书写之讹,有古器之赝,不据钟鼎以改《说文》,不舍《说文》以言钟鼎。其叙次是,先古文,次籀文,次篆文;其解说先叙许氏本义,次采诸字说,次附所见,以“谨按”别之,虽不墨守许学,而谓《说文》有转写之讹,无虚造之妄。是书有《功顺堂丛书》本,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独异志

    三卷。唐李冘撰,生卒年,生平均不详。其作者《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作“李亢”,另外一些钞本或“李元”、“李冗”,未详孰是。这部书是唐代兼收志怪和志人的笔记小说集。此书原本早佚,原书署名已难

  • 字林异同通考

    共七卷。其中《字林异同通考》四卷,《六书辨异》二卷,《补遗》一卷。清汤容煟(生卒年不详)撰。容煟字豫亭,号梅湖,鄞县(今属浙江)人。是书与《干禄字书》、《复古编》略同,旨在识字与正字。邵晋涵序云:“读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锦带

    一卷。旧本题为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梁元帝萧绎(508-554)撰。但看其每篇自叙之言词,不象帝王之所言。从词气来看,亦不象六朝之作。亦非唐人的风格。疑为宋人所为。按

  • 慎盦文钞

    二卷。清左宗植(生卒年未详。)撰。左宗植字仲基,号景乔,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新化桂东县学教谕内阁中书。宗植为左宗棠之兄。宗植优游文学,终老于乡里。然江忠源之初出任兵事,实由于宗植

  • 松潘记略

    一卷,清何远庆纂修。何远庆,曾任直隶松潘厅厅丞。何远庆任厅丞后,留心采访。于番部之数目,距城之远近,关汛之险易,幅员之广狭,以及民风、夷情、物产、水源诸事,或耳闻,或身历,笔之成书。名为《松潘厅记略》

  • 说诗循序

    清许致和撰。致和字赓唐,山东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市)人。作者以为古代书籍皆有序,序者,次也,即按一定顺序编次作者或篇名而不可使之紊乱。李光地曾说:“周自营洛之后,分为东西二都,各有歌咏盛衰之诗。《鹿鸣》

  • 百越先贤志

    四卷。明区大任(生卒不详)撰。区大任,字祯伯,顺德(今广东省顺德县)人。明嘉靖壬戌(1562年)以岁贡除江都训导,累至南京户部郎中。《百越先贤志》记百越先贤人物,“百越”统指东越、南越、闽越、瓯越、西

  • 道南正学编

    三卷。清钱肃润(详见《尚书体要》)撰。记载从祀于东林书院的人物。上起宋杨时,下迄清孙承泽、王崇简。所记人物不拘时代,不叙年数,不论地位,不限科目,一律以入祀时间先后为次序。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

  • 游石门记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一年(1841),罗泽南寄居洲上,冬日偕诸生游石门。由山北登其山,多蟂岩恶石,荆刺野草,令人心悸目骇,欲返回,有山人相告:山麓有岩,幽邃可探。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