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段注订补

说文段注订补

十四卷。清王绍兰(1760-1825)撰。绍兰字畹馨,号南陔,晚年自号思惟居士,萧山(今属浙江)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至福建巡抚。学以许慎、郑玄为宗,于《仪礼》、《说文》致力尤深,著述宏富,尚有《礼堂集义》、《仪礼图》、《小学集解》等数十种,多不传。晚年手自写定《说文集注》百二十四册,未及完稿而卒。是书撰于嘉庆间,世不知晓,光绪十四年(1888)胡燏棻始求得刊刻,前有李鸿章、潘祖荫序,后有燏棻跋。是书为订补段氏《说文注》之作,其例有二:订者订段之讹,补者补段之略。胡朴安认为,其书“视徐氏钮氏之书,更为丰富而畅达;而持论之平实,过于钮氏。”(《中国文字学史》三百一十五页)统观其书,所订补段注者,皆有根据,抉择详审。如段氏谓“例”字“晚出,汉人少言‘例’者,杜氏说《左传》乃云‘发凡言例’”,王氏据《公羊传》已见“例”字指出段氏之失误;段氏谓“佋”字“虽《经典释文》时称之,然必晋人所窜入。晋人以凡‘昭’字可易为‘曜’,而‘昭穆’不可易也,乃读为上招切,且又制此篆窜入《说文》”,王氏据刘向赋有“佋”字指出段氏之武断。是书的价值,大抵与冯桂芬《说文解字段注考正》相同,为读段注者不可不读之书。是书胡刻十四卷本不易得,今有光绪间吴县刘翰怡刻本,刘跋云:“此稿海宁许子颂所藏,拟编入《许学丛刻》者,今赠承翰刻之。”然视胡刻本略少二分之一,刘本已非完本。

猜你喜欢

  • 云溪居士集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

  • 玉搔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武宗将朝中之事委托于许进父子,而与江彬微服到大同。临幸妓女刘倩倩,假名威武将军。临别,以玉搔头做为信物,回来途中把它丢失了,为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所得。当武宗遣内侍去迎

  • 蓝山集

    六卷。明蓝仁撰。蓝仁,字静之,福建崇安人,生卒年不详。据《明史·文苑传》载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蓝仁与弟蓝智同往师之,授以四明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

  • 推求师意

    二卷。明戴原礼(1324-1405)撰。戴原礼名思恭,字原礼(元礼),一字复庵,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和父亲戴垚同随名医朱震亨学医,又学医于罗知悌,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

  • 黄山志

    二卷。清张佩芳撰。张佩芳,字荪圃,山西平定人。黄山在安徽县西北,与太平县接界。《黄山志》乾隆三十五年刻本,共二卷。上卷首形胜、次寺观、次物产。下卷游记,载诸家游记,皆作者自记足迹所及。其考黄山旧称黟山

  • 周易纂解正宗

    六卷。清谢复茪撰。谢复茪字菁来,吉水人。其书先列朱子《本义》,以《直解》、《大全》、《蒙引》诸家之说各系于其下。他的儿子谢能立认为图说不完备,重加纂订,别为一编,附之于后。属私塾讲本之类。《四库全书总

  • 因宜堂法帖

    八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所刻《唐宋八大家法帖》、《晚香堂苏帖》、《白云居米帖》,多收伪书。此《因宜堂法帖》是伪书较少者。其第一卷为夏、商、周古篆。第二卷为秦、汉诏玺。第三卷为魏、晋、六朝书。第四卷为宋

  • 枕中记

    见《枕中书》。

  • 建宁人物传

    四卷。明李默(生卒不详)撰。李默,字时言,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为赵文华诬陷死,后追谥文愍。《建宁人物传》专记建宁(今属福建省)人物,自唐代建

  • 卫经社稿

    一卷。清王小航撰。王小航名煦,以字行。光绪年间进士,候补四品京卿。此书名为“卫经”,是指卫《古文尚书》经。对于明代以来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和攻击,王小航深感义愤,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古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