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撰者不详。其它书目不载,惟《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此书载宋朝南渡后杂事。漏洞较多,如称宋宁宗为今上,而又有宗宁字,又称宋理宗为今东宫,不伦不类,大约是杂采宋时其它小说而成。《四库全书
四卷。明董其昌书,上海吴之骥(生平不详)刻。董其昌书迹刻本曾极盛一时,流播甚广,但为董氏所自定的刻帖则只有五种,该帖便是其中之一。董书刻本多为行草,该帖则皆为小真书,且篇幅完整,于每篇之后,还有董氏自
一卷。清代冯昌临撰。冯昌临见《易学参记》条。此书主要论述儒者的“修身”、“体道”。全书摘取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及刘宗周的《人极图》三书有关内容作为“体道”、“修身”之本。书后附有读《曰省
十四卷。清方葇如撰。方葇如字药房,淳安人。此书全部采用四书成语以证《周易》,古代本无这种体例,只不过是方葇如想标新立异而已,与经义并没有关系。《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撰。嘉庆十五年(1810年),元为侍讲,兼国史馆总纂,创编儒林传。他说:“两汉名教,得儒经之功;宋明讲学,得师道之益。故理学经学一并同列。”该书自顺治至嘉庆之初,共四十
二百七十三卷。宋吕祖谦编撰。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并称南宋“东南三贤”。所编《十七史详节》,为其读史时删节备检之书,包括《东莱先生增入正义音注史记详节》二十卷、
十二卷。清范照藜撰。照藜字乙青,号井亭,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乾隆丙午(1786)举人,官直隶五河县知县。《左传》中人名很繁杂,有一人数名,给读者造成很多困难。范照藜此书对《左传》中王侯君公以及卿大夫
二卷。清汪志伊(生卒年不详)撰。汪志伊,字稼门,桐城(今安徽桐城)人,乾隆时举人,以知县累官两湖总督,有《近腐斋集》。是书有嘉定钱大昕序,略言:“礼主于敬而敬之,现于外者则为容,曾子言所贵乎道者三,而
二十卷,首一卷,清黄应培修,孙均铨、黄元复纂。黄应培,字竹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举人,道光元年(1821)任凤凰厅同知。孙均铨,字秋崖,辰谷人,进士,曾任永顺府学教授。黄元复,字柳桥,浙江仁和
十三卷。清夏秉衡选。夏秉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选历代之词,按小令、中调、长调而分。清词入选甚多。唐宋之词,本声律与形体并重。虽间有未合,而大体精纯。明词俗滥,清词虽众,亦当慎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