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说

说文说

一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属福建)人。深研经义,精通小学,著作尚有《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诗韵订》、《说文会通》、《经传释词续编》等。此书凡六篇:一、《易释文引〈说文〉五十余条》,二、《说文解字假借考》,三、《巳已本同字同音说》,四、《上巳为十二支巳之说》,五、《辨颜氏虑羲虙子贱俗说为宓之说》,六、《诸经裒字说》。其中不乏创获,尤以《说文解字假借考》为最,为王筠录于《说文释例》中,称“其文至辨晰”。孙氏谓《说文解字》假借之例云:“今考诸部解语,有言‘故以为’、‘或以为’者,凡以明夫此之可借为彼也。(例)有言‘书以为’、‘古文以为’、‘籀文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渊源自古也。(例)有言‘史篇以为’、‘杜林以为’、‘扬雄以为’、‘贾诗中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传授有人也。(例)有言‘亦如是’、‘亦如此’者,凡以明夫彼之义不同此而亦借此以为之也。(例)有言‘或’、‘一说’、‘或曰’、‘一曰”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自成一义也。(例)有言‘一曰’而后引经以实之者,凡以明夫某之借义当属之某,而非可概为施也。(例)有别引经传而特申其说为某者,凡以明夫某之见某,乃其借义而无容与本义混也。(例)凡此皆明言假借是也。抑有不明言假借而彼此参互得之者,(例)是则以上下文互推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前后文互勘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凡此皆得之所引经传也。引经传而外,其借义多附他字训释中。(例)凡若此类亦皆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是又得之经传外也。要而论之,假借则一,而假有正有变:无其字而借,而所借皆同声之字,是则为正;有其字而借,及所借非同声之字,是则为变。”所举之例极多,几将《说文》穷尽,极有参考价值。此书有《许学丛刻》本。

猜你喜欢

  • 南康府志

    ①十二卷,清廖文英、伦品单修,熊维典、钱正振纂。廖文英,字昆湖,广东连州人,崇祯十二年(1639)选贡,授南康司理,主讲白鹿洞书院。康熙七年授南康知府。熊维典,建昌县人,进士出身,曾任户科都给事中。此

  • 漱吟楼诗草

    一卷。清姚玉芝撰。姚玉芝,生平不详,字漱芳,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姚鸥亭之女,张渊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光绪十二年(1886)。书前有其夫张渊序言及其女婿季保庆序,共收诗六十三首,词三首。

  • 脉因证治

    四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一说此书中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同时又以古方名之,非为震亨所作。此书为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有关内容编成

  • 春秋简融

    四卷。清胡序(1716-?)撰。胡序字席珊,诸暨(今浙江诸暨)人。该书前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作者自序,称该书创始于己酉(1789)九月,到庚戌(1790)八月全书告成,乾隆五十六年(1791)春

  • 二谷山人近稿

    十卷。明侯一元(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一元,字舜奉。浙江乐清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广东参政、河南副使、江西左布政使。卒后,王世贞撰墓志铭,详述其事迹。此编凡杂文八卷

  •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

  • 涵性堂诗钞

    六卷。清宋庆常撰。庆常字香樵,辽宁铁岭人。生卒年待考。嘉庆年间举人,官贵州知府,后改官江南知州。该《诗钞》共六卷,包括《趋庭学对草》,《黔南侍游草》,《海天泛游草》,《吴中重游草》,《咏蓼莪吟草》,《

  • 看易凡例图说

    一卷。明龙子昂撰。子昂为江西泰和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曾任知县。该书本不标书名,前列读《易》凡例共三十二条;后列图说,解释河图、洛书及朱子《本义》九图象数之理。疑为某书的首卷,并非完本单册。

  • 说文染指

    二卷。清吴楚(生卒年不详)撰。吴楚字小山,四川酉阳人。是书着重训释字义,每说一字,少则数百言,多则逾千言,务为详尽,而于许氏故训,颇多违词,乃是为纠正许氏说解而作。按其所说诸字,如以“帥”为“将帅”之

  • 弹剑草

    不分卷。明陈邦仪(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邦仪,字开甫,江西高安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诸生。是编分二集。前集刻于崇祯三年(1630)。续集则崇祯十五年(1642)至十七年(1644)作。陈邦仪生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