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调鹤轩抚古帖

调鹤轩抚古帖

一卷。清徐銮抚。徐銮字长和,能别古书真伪,所藏《快香堂帖》,某种出于墨迹,某种出于旧拓,皆以朱字旁注,条理秩然。说苏轼《览观帖》是宋临,米芾的《丹青引》为伪书,虽言之不甚详,其见地已与众不同,鉴古有识力如徐銮者,实不多见。此帖是其手抚之本,自汉张芝以下至唐代,共十余家,悉出自《大观帖》。后无题跋,可能不是全帙。书法上的“临”与“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临不必说,抚是以油素双钩,一切形模,必尽相同。如王澍有《抚古法帖》,虽力求与原本相合,而笔致仍属自己。而此帖则纯出于抚,无一不与《大观帖》酷肖。即使标题上的“某某书”的小字,也依《大观贴》原式。《大观帖》真本明时已罕见,陈懿卜所重刻,近世也不易见到,流俗所传大都以《宝贤堂帖》伪造。徐銮所抚虽仅十余家,而《大观帖》之规模具在,若出于临仿,如何能如此毫发无异。可惜徐銮未言其所抚之缘由。也未著刻石年月。有徐氏本。

猜你喜欢

  • 学古诊则

    四卷。明卢之熙(详见《阂疟论疏》)撰。此书主要采《内经》微言,兼参扁鹊、张机之说,对比考证他们之间异同,注明其精奥,而备为诊家则式。全书共四十则,包括脉学源流、诊则、三部九候、脉理、脉法、脉位、生理病

  •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详见前条。《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作于丁巳(1917年)2月,当时王国维主讲于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兼负责编辑学术丛编,故其书在此影印。一月后,见英国人伦同所收藏的甲骨墨本中

  • 黑鞑事略笺证

    一卷。王国维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条。《黑鞑事略》一书,李文田曾著有札记,但王国维所作此书考证尤为精密。王国维认为《黑鞑事略》中双行小注,都是彭大雅自注;彭氏所云按只,与徐氏所云按

  • 佛教初学课本

    一卷。清代居士杨文会(1837-1911)撰。杨文会,号仙山,安徽石埭县人。生逢清朝末年,经历过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辗转迁移。面对时局的动荡,杨文会却专心学习音韵、历数、天文、地理、黄、老、庄、列等学问,

  • 歙州砚谱

    一卷。宋唐积撰。唐积,今仅知曾任太子中舍、婺源县知县,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只在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歙砚图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

  • 千山诗集

    二十卷。明释函可(1610-1695)撰著。函可禅师,字祖心,号剩人,俗名韩宗。广东博罗人。明末诸生,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弱冠名闻海内,29岁出家为僧,35岁到南京请藏经,逢清兵渡江,弘光朝灭亡,函

  • 古本大学集说

    ① 三卷。清王訢撰。訢字澹游,安徽涂阳人。是书前有王祁序及訢自序,及例言。大旨以王阳明《大学古本》为主,兼旁采讲古本诸家,采摘汇荟以成此书。故首列《大学古本》原序,次列阳明所定《大学古本》全文,又次摘

  • 周易姚氏学

    十六卷。清姚配中(1791-1844)撰。姚配中字仲虞,旌德人。道光时诸生。工书嗜琴,有《琴学》、《书学拾遗》。治经深于易,著作除此书外,尚有《周易通论月令》二卷。论者以为自张惠言以后,治虞氏易学成为

  • 劻仪纠缪集

    三卷。清孔继汾撰。继汾,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九代孙。孔氏序中称:“尝以阙里礼乐,自罹宋元兵燹之会,蔑弃无余。赖有三氏教授,道江张达善,详加考订,生徒始得有所循习。”而张氏之说,附会经传,增益繁

  • 汉碑隶体举要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编旨在比较隶书与楷书体制之殊,有加有省有借有讹,未可任意通写。特辑出与楷法不同者八百余字,分四声编次,各举其异体或体,所从所省,本字俗字同字,通用借用,其说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