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赤水元珠

赤水元珠

三十卷。明孙一奎(1522-1619)撰。又名《赤水玄珠全集》、《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属安徽)人。因父病而立志学医,先师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又研究经典医著及诸大家典籍,勤奋好学,诵读无间,历寒暑三年。为寻师访友,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广询博采,择善而从,历三十余年乃精于医,为人治病,每有良效,名噪当时。著有《医旨续余》、《医案》等书。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不仅沉酣于《内经》、《难经》之书,精研本草,参阅方书,并结合仲景之后历代名家医著,加以融汇贯通。他认为:“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仲景不独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指滑伯仁)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医旨绪余》)孙氏反对命门、三焦等理论并有独到见解,认为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实由宗气所宗,人的呼吸赖宗气的推动。人身君相之火均为人火,为内火,不能以君相来分属天人,而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乃亘古不易之论。在治疗中孙氏“首重明证”,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变多有始同而终异,执法不能执一而无权变。在遣方用药中十分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与其三焦、命门理论相印证。此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如风门中又分伤风、真中风、类中风、痦痱;寒门中又分中寒、恶寒。大旨以明证为主。其中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此书中孙氏的学术见解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唯卷十“怯损劳瘵”门附“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非为正道,为全书之瑕疵。有明万历十二年(1584)初刻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古文孝经述义

    一卷。隋刘炫(约546-约613)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代经学家。与刘焯同以经学名世,时称“二刘”。著有《尚书述义》、《毛诗述义》、《孝经述义》、《春秋左氏传述义

  • 周易王注残卷

    敦煌写本残卷。浙江上虞罗振玉影印本,为唐入写经之一。此残卷为魏王弼《周易》注的第三、第四卷中的内容。据考证,第三卷乃唐高祖时写本,第四卷亦为初唐人所抄写,弥足珍贵。

  • 台湾郑氏本末

    六卷。清沈云撰。沈云,生卒年不详,字间亭,浙江德清县人。他是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后官至广西兴安县知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沈云在京师获得一部江日升所著《台湾外纪》,觉得此书虽然内容详细

  • 说文校书

    四卷。清于鬯(生卒年不详)撰。于鬯字香草,南汇(今属上海市)人。于氏于经子皆有论述,统名所著书曰《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是书系《香草校书》之末四卷。依《说文》部次随文附说,广为征引清代注释《说文

  • 老圃集

    二卷。宋洪刍(约1109年前后在世)撰。洪刍,字驹父,南昌(今江苏南昌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1094),进士。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后谪沙门岛而卒。与兄朋、弟炎、羽俱有才名,世称“四洪”。刍尤

  • 疑礼问解

    四卷。附《疑礼问解续》一卷。朝鲜金长生(见《家礼辑览》)撰。此书为金长生平日与门人、朋友之间有关礼学的问答。参考前代礼书及诸家礼说,分门别类,对衣冠、居室、宗法及居家杂仪等都有所讨论,尤详于丧礼。书末

  • 千字文萃

    一卷。清张海鹏(生卒年不详)辑。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剞劂古书为己任,刊有《墨海金壶》、《学津讨源》、《借月山房汇抄》等。是编所收为吴省兰《恭庆皇上七旬万

  • 农学津梁

    一卷。英国恒里汤纳耳(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卫理译,清汪振声笔述。恒里汤纳耳,生平不详,疑即撰写《农学初级》的旦尔恒理。《农学津梁》共六十章,主要是谈论土壤、植物和肥料,内容与《农学初级》大同小异。有光

  • 丰顺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葛曙纂修。葛曙,浙江人,进士,知县,乾隆八年(1743)任。此志为葛曙将调任时纂辑创修,别其封域,考其典章,察其民物,取海阳、揭阳、嘉应、大埔四州县志,择其地与人与事今隶乎丰顺者而辑,益

  • 格物问答

    三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是编为《思古堂全集》十四种书之一。格,来也;物,犹事也,即善物之意。毛先舒服膺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程颐、朱熹等人的“知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