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注孙子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十三卷,卷首为小引。分三节,一、读罗马史便悉欧洲近事。二、罗马史载
八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本名士禛,因避胤禛(雍正)讳而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
一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笃嗜典籍,精通金石,籍浙江海宁,此为地方书目,前有嘉庆五年(1800)自序,后有周广业作跋。
十二卷。明来知德(详见《瞿塘易注》条)撰。此书内篇七卷,外篇五卷。内篇分十五种。一为《弄图篇》,画一个大圆圈,中间空白以象无极,外圈则用陈敷文所传《蜀中太极图形》,以黑、白二色互包,用以表示阴阳递相消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刘蒸雯修,李纂。刘蒸雯,山西平阳府洪洞人,曾任邢台县知县。邢台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续修。乾隆三年(1738)刘蒸雯任知县后,于乾隆六年设局修志,历五月而书成。其标目过于
见《类证活人书》。
二十七卷。明王蓂(见《东石讲学录》)撰。是他在养亲居家时,采录诸儒的语录,汇为此书。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
四卷。清施彦士(1775-1835)撰。彦士字容之,号朴斋,崇明(今上海崇明)人。清代学者、经学家。道光辛巳(1821)举人,官万全知县。究心经学,对天文、舆地用力尤勤,著有《推春秋日食法》、《读孟质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
一卷。英国瑞思义(详见《科学趣谈》)、上虞许家惺同译。与瑞思义翻译的《科学趣谈》、《宇宙趣谈》相同,《森林趣谈》也是选译本,且以前二者为大纲而展开的细目研究,因此该书论述内容较为专业化,具有一定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