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史略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多是袭抄史文。此书原题《大越史略》。安南自宋以后世世职贡,后来在前代失驭之际、辄窃号国中。有《宋山阁丛书》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多是袭抄史文。此书原题《大越史略》。安南自宋以后世世职贡,后来在前代失驭之际、辄窃号国中。有《宋山阁丛书》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十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撰。是书前六卷题曰“书传会衷”,后四卷题曰“书传折衷”,而篇帙相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整齐划一,取其前题作为书名。其说多采自旧注,而取舍之间或有失当;间出己意,则
一卷。清陈洪范(生卒年不详)撰。该书记明季南都左都督陈洪范与侍郎左懋第奉使至北事。洪范私输款于摄政王,贾左萝石得自脱归,遂为北朝反间。南都破,入浙力劝潞王投降,及清兵至,遂迫使潞王降清。此为其南还时饰
五卷。清安吉纂辑。安吉字汇占,江苏无锡人。本书卷首题安高发天柱原编,安吉乃其孙。安吉叙述其祖父治《尚书》大意时说:“篇宗伏生,文从许氏,自为章句。不泥传以书叙及增多之篇,与伏生经不合不可合读。”表明安
二十卷。清陶大眉(生卒年不详)撰。大眉字有苏,号又坡,湖北广济(今广济县)人,陶起庠之父。涵濡经籍,规模先儒,以明经官安州教谕。训迪后学,必先行后文。曾构筑讲堂以教诸生,题楹联:“方寸不能除隐疚,案头
见《永乐大典》。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张绍棠修,肖穆等纂。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三十年刻印。张绍棠,光绪年间知句容县。肖穆,安徽省桐城人。此志首卷冠以序、凡例、图说;卷一为圣泽纪;卷二为建置大事纪、古迹;卷
二卷。清姚配中撰。作者认为所谓的月令即周易所阐发的阴阳之道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反映。因而在治易之暇,著《月令笺》五卷,以探索其中的关系。后将其精华部分通论条贯而成此书,其基本思想与作者的《周易姚氏学》略同
一卷。清钱大昕(1728-1814)撰。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间进士,官至少詹事。治学方面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长于校勘考订。主要著述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
五卷。附失编一卷。清赵之谦撰。赵之谦(1829-1884),篆刻家,书法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盦、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举人,历官江西奉新、南城等县。著作除本书外,尚有《二金
九十二种,六十卷。明叶绍泰编辑。叶绍泰字来甫,年里生平俱不详,曾与黄澍同编《汉魏别解》十六卷。本丛书选辑经史古学及秦汉至六朝集部诸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主要子目书有:汉扬雄《太玄经》、汉马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