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卷。清李孚青(1664-1719))撰。李孚青,字丹壑,河南永城(另说安徽合肥)人。大学士李天馥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年十六岁,人皆呼以“黑头公”。此集所收为康熙三十七
不分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盖病讲章时文,曲解混说,迷说学子,因取全书,随意笺释。虽为正讲章时文之谬而作,而体会涵咏,深有所得。谓俗解慎独,或云在致知前,或云在致知后,均错。经云,“致
一卷。清杜翰(?-1866)、杜编。杜翰字继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杜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二人俱为谱主杜受田(1787-1852)之子。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
十卷。清浦龙渊撰。浦龙渊字潜夫,吴县人。曾为洪承畴幕僚,由于洪承畴的推荐而官至城步县知县。自认为“六爻之义本一理,四圣之旨本一贯”,由于说易者都以自己的意见解易,才导致卦辞不通于象辞,下卦之辞有的不通
见《宋高僧传》。
一卷。宋雷次宗(386-448)撰,清马国翰辑。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精通《三礼》、《毛诗》。居庐山二十年。曾从释慧远学《丧服经》。元嘉十五年(438),文帝召至建康,开馆于鸡笼山
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1753-1803)字得青,一字槎客,江苏嘉定(上海市嘉定县)人。嘉庆五年(1800年)贡生。曾与陈诗庭同校《说文解字》。后假馆钱大昕“孱守斋”,尽读所藏书,学益邃。所著《十
二十一卷。宋方实孙撰。实孙字端仲,福建莆田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尝以所著《易说》上于朝,入史局。著有《读书》一卷、《读诗》一卷、《经说》五卷、《读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卷、《史论》一卷、《太极
十种,五十二卷。清徐乃昌(详见《鄦斋丛书》)编。徐乃昌辑清代学者著作为《积学轩丛书》、《鄦斋丛书》,后又辑宋元旧刊为此丛书。所收十种为:宋佚名《词林韵释》一卷,汉赵晔《吴越春秋》十卷《札记》一卷《逸文
六卷。清王绍兰(详见《周人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卷二为《礼记》,卷三,卷四、卷五为《左传》,卷六为《公羊》、《穀梁》。其考订经义,颇多可取之处。如“共簠簋”一条,认为《毛传》据内因此簋圆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