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遂初堂书目

遂初堂书目

一卷,南宋尤袤撰。尤袤(1127-1194),字延之,号遂初,谥文简,江苏无锡人。著名目录学家。自幼聪明好学,嗜书成癖,绍兴十八年(1148)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名,历官著作郎兼太子侍读、枢密院正兼左谕德、太常太卿、礼部尚书。为官清廉,从政之余,喜好藏书、抄书,并著书立说。宋光宗赵焜为其藏书楼赐名“遂初堂”,笔书匾额赐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称其藏书“为近世冠”。尤袤为其藏书编写了目录,即《遂初堂书目》一卷,按四部分四十四类,收书近三千种。其中经部九门: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收书三百五十七种;史部十八门: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收书793种;子部十二门:儒家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收书九百二十六种;集部五门: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收书七百七十九种。其例略与史志同,尤其多记失传古书书名。独到之处是兼载一书各种版本,虽只限于经部和正史类书籍,但仍不失为我国关于版本目录的最早著作。该书还有一个特点:对四部分类体系作了调整,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使一些无可归的书籍有类可寻,如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之无类可附者。现在通行本,对所记载图书缺卷数、撰者、刊刻时间和地点等,大概在流传过程中被简略了,并非原书。该书最早的版本是《说郛》本,后有《海山仙馆丛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等。其中“常州先哲遗书本”后有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跋,为最善之本。

猜你喜欢

  • 曝书亭集词注

    七卷。清李富孙(1764-1843)注。富孙字芗沚,浙江嘉兴人。嘉庆拔贡,精小学。著作有《李氏易解剩义》、《夏小正分笺》、《说文辨字正俗》、《校经廎文稿》、《续梅里志》等。《曝书亭集词》为清朱彝尊撰,

  • 昭代名人尺牍

    二十四卷。清吴修辑。吴修字思亭,曾刻梁同书之书为《青霞馆帖》。此帖辑清初至乾隆、嘉庆时尺牍六百余家,计七百余通。自有刻尺牍者无有如此帖之美备,聚东南收藏家四十余人之秘笈,阅之十有余年,可谓广博,而当中

  •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

  • 缺斋遗稿

    三卷。清傅维森(1964-1902)撰。傅维森,字尹宝,号志丹。原藉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先世游幕来粤,因家居番禺(今属广东),遂为番禺人。傅维森选入广雅书院肄业。光绪十七年乡试第一。光绪二十一年

  • 奉使稿

    无卷数。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年不详。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使朝鲜稿》、《南运杂著》等。是稿为之

  • 周易互体徵

    一卷。清俞樾撰。作者认为《易》有互体乃先秦古法。《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之筮云:“风为天于土上,山也”。其注为“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可知在孔子之前已有互体之说。此书从周易三十卦中取三十八爻论证互

  • 满苏经书成语

    四类。清明铎(生卒年不详)撰。明铎字振文。锒黄旗人。姓董佳氏。清初有名哲苏肯华连者,居董佳城地方。因以地名为氏。明铎为其第四世孙。任笔帖式,通国书翻译。撰有《音汉清文鉴》,书取《御制清文鉴》满洲语,译

  • 出劫记略

    一卷。清丁耀亢(生卒年不详)撰。耀亢字野鹤,山东诸城人,明御史丁惟宁之子。顺治四年(1647年)由顺天籍拔贡。历镶白旗教习、容城教谕等。自署木鸡道人。该书汇记其生平遭际之事,末附边大绶虎口余生记。现存

  • 怡堂诗词钞

    二卷。《宝双璠玙斋诗词钞》二卷。清杨世谦(1871-1895)、杨霖(1870-1920)合撰。杨世谦,一字怡堂,陕西醴泉(今礼泉)人;杨霖,字仲长,广西马平(今广平县北)人,长期充任清廷封疆大吏的幕

  • 负苞堂稿

    九卷。 明臧懋循(1550-1620)撰。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博闻强记,涉猎历代高才逸韵堂与名人命题赋诗;搜辑订伪自诗经至中晚唐诗,编《古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