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序言;后有《音释》,非常简略,并有梁迥后序,阐述张氏撰此书之旨。《道德真经集注》按《道经》、《德经》八十一章逐句释义。先列经文,次为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各家注疏,并于《道经》、《德经》之下,以王雱之意总论其要旨。虽然此书没有撰者新意,但其所集四家注本,今已亡佚者赖此书得以保存,今有讹误者又可以此书引校。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看重,更对其版本进行过认真考证。有学者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录文如海集注《老子》二卷,因其内含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而认为其与《道德真经集注》相同。但因卷帙不同,不能肯定文如海与张氏所作是同一本书。近人王重民《老子考》认为张公是倡议作集注者,文如海受张公之命而为此集注也有可能。然到底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存明《道藏》本。②十八卷。宋彭耜(生卒年不详)撰。彭耜,字季益,号鹤林,是白玉蟾弟子,南宋未长乐(今属福建长乐)人。撰有《道德真经集注》、《道德真经集注释文》、《道德真经集注杂说》。《道德真经集注》约成于绍定己丑年(1229)。卷前有彭耜所作的《道德真经集注序》,略述作此书之旨;又有《道德真经说序》,分录史记《老子传》及宋主崇尚老子之事;又有《宋解经姓氏》,内含《政和御注》等十九家之作(十九家注本今已有亡佚)。该书合宋代诸家注释《老子》之书集纂而成,注文尊《御注》于其首,列诸子于其下。书中所引各家注疏,皆非全篇,多为择录。该书自序称此书共一十二卷,与今流行本卷帙不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将宋代《老子》诸家注疏合而为一,同异互见其中,对于研究《老子》实有可借鉴之处;所附《解经姓氏》虽略注各人名字及著述,但也足以使人了解到宋人研究《老子》之概况。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猜你喜欢

  • 乐章集校勘记

    一卷,《补遗》一卷,《遗词》一卷。清缪荃荪(1844-1919)撰。补遗、逸词曹元忠撰。缪荃荪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生而颖异,十岁即遍读五经,十四岁读《文选》,十五岁读《说文》,二十

  • 兰易

    一卷、附录兰易十二翼 一卷、兰史 一卷。《兰易》,宋鹿亭翁撰。朱彝尊《经义考》载冯京序称:是书受之“四明山田父,书端称鹿亭翁著。”查史书并无鹿亭翁这个人,据《郡县志》载,山有鹿亭,但已不知所在,无法询

  • 活幼心书

    三卷。元曾世荣(生卒年不详)撰。曾世荣,字德显,号育溪,衡阳(今属湖南省)人,通儒而工医,尤擅长幼科。此书得宋翰林侍医戴尧道之传,作者又据遗书精选增删,编次而成,订为上、中、下三卷,而下卷又分子卷四,

  • 无圈点档案

    不分卷。是书不著撰人名氏,亦无成书年代。原无汉名,现据《清朝通志》“六书略·案语注”得此书名。原书共三十七册,又有膳录精装本两部:一百零四函,七百二十册。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等奉敕编辑无圈点档案,皆

  •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

  • 经祖堂金石小笺

    二卷。清叶奕苞撰。叶奕苞,详见《金石录补》条。本书系叶氏在编撰《金石录补》、《金石录补续跋》以后编辑出版的。共三十一篇。其中有七篇不见于《续跋》,即漂阳长潘乾校官碑、外黄令高君碑、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

  • 剩言

    十四卷。明戴君恩(生卒年不详)撰。戴君恩,字忠甫,一字紫宸,澧州(今湖南省澧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553)进十,历工部主事,督修永陵,有功;监军讨平奢酋之叛,历官都御史,巡抚山西,官至四川兵备副使。

  • 荒政辑要

    十卷。清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人。乾隆举人,官至福建、江苏巡按、工部尚书、湖广闽浙总督。是书为作者任江苏巡抚时,乾隆九年(1744)、十年吴中州县受灾预筹而著。是书卷首为纲目,有《周礼》“十二荒政

  • 尚书孔传参正

    三十六卷。清王先谦(1842-1917年)撰。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末著名学者,同治四年进士,光绪年间官至国子祭酒。王先谦勤于治学,校刻有《皇清经解续编》,撰有《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

  • 朱文定公集

    十卷。清朱士彦(生卒不详)撰。朱士彦字休承,号永斋。江苏宝应人,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嘉庆进士,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著成《河渠》一书,故于河淮最熟,曾上疏进河防五策。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