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都门打油歌等十三种

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都门打油歌等十三种

十三卷。不著编者姓氏。此编合《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都门杂咏》、《新增》及《续增都门杂咏》、《芝兰室都门新竹枝词初集》、《都门虫语》、《都门赘语》、《都门打油歌》、《都门纪变三十首绝句》、《京华百二竹枝词》、《京华慷慨竹枝词》、《京都新竹枝词》等十三种各一卷。《都门竹枝词》一卷,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撰人名氏时代皆未著明。自序谓补杨米人所作之遗,凡米人已作者不复见,分为街市、服用、时尚、候选、考试、教馆、胥吏、内眷、观剧十类。类各十首,共百首,既以胥吏、内眷,近于言公事谈闺阁,乃删此二类,只余八十首。此都门竹枝篇什别行之最早者,又有别本一种,则于街市类多二首,时尚类多一首,并补加街市标题。《草珠一串》一卷,原亦名《京都竹枝词百八首》,满洲得与撰。得与号硕享,辉发那喇氏,自序谓:“嘉庆十九年(1814)新夏,友人持《京都竹枝词八十首》见示,不知出自谁手,大半证刺时人时事未寓箴规,匪独有伤忠厚之心,且恐蹈诽谤之罪。立秋后五日,芸窗静坐,忽闻满院蕉声,筚户虽开,不见同人履迹。潇潇细雨,空余北海之心;勃勃诗情,敢效东施之态。因人及物,共得百有八章,集腋成裘,真乃一言以蔽,名之曰《草珠一串》。”结尾不署姓名和年月,所为诗分为总起四首、文武各官十首、兵丁六首、商贾十首、妇女、风俗各八首、时尚六首、饮食八首、市井十八首、名胜、游览各十四首、总结二首。诗意有必须解释者,则为注明。本编为各竹枝中最善之本。《都门杂咏》、《新增都门杂咏》、《续增都门杂咏》各一卷,皆附著于《都门纪略》中。《芝兰室都门新竹枝词初集》一卷,不著撰人。别据廉浦氏《石门闲咏》自序,知为蒙古巴朗氏旌额里,号廉浦者所作。原序谓自同治六年(1867)至八年(1869)共作都门新竹枝词三百二十首。今仅得初集,系刻于同治六年(1867)之本。分市井、闺阁、歌谣、文士、衣饰、游赏、洋药、和尚、捐输、风俗十门,诗八十首。中有阙损。则同治六年(1867)以后至八年(1869),所作尚有二百余首,必有续集可知。《都门虫语》,签题《春明杂咏》一卷,醉春山房主人少山撰。光绪三年(1877)刊于驻萍轩,分科名、仕宦、风俗、翰墨、古迹、闺阁、时尚、技艺、词场九门,诗六十五首。《都门赘语》一卷,寿光韩又黎撰。其门人吴东山家儒为之校订,略加注释。光绪六年(1880)刊于斫佳山房,分古迹、街坊、游览、时风四门,共诗二百首。述意尾声一首,言皆雅正。前后有王敝弁言、吴家儒跋。《都门打油歌》不分卷。光绪二十年(1894)抄本,不著撰人,共诗六十一首,不分门类。《都门纪变三十首绝句》一卷,长白敦崇撰。敦崇有《燕京岁时记》。此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冬间,都门事变纪实之作。《京华百二竹枝词》一卷,宣统元年(1909)兰陵忧患生撰《遇园杂著》之一,不具姓名,仅著其校阅弟子刘凯夔、萧秉清名籍,诗计一百二十首,每首皆有注释。《京华慷慨竹枝词》一卷,宣统二年(1910)吾庐儒撰。共诗一百首,皆有标题。《京都新竹枝词》一卷,民国二年(1913)石印本,撰者皆无真实姓名,如子虚、谌墅、逸云、湛园、百里等分撰,老羞校印,共诗一百四十九首,间有标题注释。以上竹枝打油体诗十三种,内别行十种,描写皇居风土,较各地记载乡俗之书为重。其劝善规恶,不失诗家温柔敦厚之道。词句清婉,俗而不厌,其他不露真实名姓,淫靡其辞,有伤道德诸作,假以附庸而已。有嘉庆至民国刻本、铅印本、石印本、抄本。

猜你喜欢

  • 六书溯源

    十二卷。元杨桓撰。杨桓生平著述见《六书统》。此书专收《说文》所无之字或附见于重文之字,为之推原作篆。杨氏想以古文字材料驳正《说文》,但当时古文字材料甚少,不免自凭胸臆,妄生穿凿,多不足取。卷一为会意,

  •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

  • 黄潭先生文集

    十卷。明黄训(约1529年前后在世)撰。黄训,字学古。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嘉兴知县。官至副都御史。黄训曾说:“今天下之隐忧实多。最大者学术,孔孟一也;而有侹孟者,程朱一

  • 仓颉篇校证

    共四卷,《仓颉篇校正》三卷,《补遗》一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章钜字闳中,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

  • 三家诗遗说

    八卷。清代冯登府撰。冯登府,字柳陈,号云伯,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官宁波府教授。工诗善文,熟悉掌故。曾主修《盐法志》、《福建通志》,著有汉、魏、蜀、唐、北宋、清诸代《石经考异》六卷、《三家诗异文疏证》

  • 粤游日记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 桃冈日录

    一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乡实,号道林,世称正学先生,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等职。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

  • 读左小记

    二卷。清薛承宣撰。承宣字子布,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好《左传》,曾辑补隋代学者刘炫《规过》三卷,著《问梅草》、《黟游草》及《读左小记》等。《读左小记》是作者研读《左传》的读书心得。对《左传》中的一些问

  • 说文古语考补正

    二卷。清傅云龙(生卒年不详)撰。云龙字懋元,德清(今属浙江)人。官直隶候补道,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等,辑有《纂喜庐丛书》。是书乃为补正程际盛《说文古语考》而作,删三字,补十八字,正其夺、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