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集
二卷。元乃贤(1310-?)撰。贤另著有《河溯访古记》。此集为卮素所编,前有欧阳玄、李好文、贡师泰三人序。又有黄溍题词。末有揭傒斯跋。共收诗二百余首,多为应酬之作。晚年虽内登翰林,外参戎幕,但仕进非其所汲汲,唯以游览唱酬为事。有元人十种诗本(明末汲古阁辑刊本、影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金侃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传录明林之凤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二卷。元乃贤(1310-?)撰。贤另著有《河溯访古记》。此集为卮素所编,前有欧阳玄、李好文、贡师泰三人序。又有黄溍题词。末有揭傒斯跋。共收诗二百余首,多为应酬之作。晚年虽内登翰林,外参戎幕,但仕进非其所汲汲,唯以游览唱酬为事。有元人十种诗本(明末汲古阁辑刊本、影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金侃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传录明林之凤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十二卷。民国刘钟英,马钟琤等纂修。刘钟英,河北大城县人。马钟琤,邑人。民国三年(1914)东安县改名为安次县,县议会推举刘钟英、马钟琤重修县志。刘、马俩人则取旧志“阙者补之,冗者删之,略者详之,谬者纠
八卷。宋朱端章(生卒年不详)撰。朱端章,长乐(今属福建)人,南宋淳熙中曾知江西康军,颇有政绩。平生喜读方书,此书之外,另撰有《卫生家宝方》、《卫生小儿方》等书。此书系博采诸家产科经验方编次而成,所采方
五卷。清纪大奎撰。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此书凡五卷,首列《礼记》月令,次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编,以为或谓周公作月令,或云吕氏所作。然《吕氏春秋》十二纪皆首列月令,故其文殊不类。又谓《史记》、《汉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景垣修,张鹏等纂。张景垣,高苑人,曾任安仁县知县。张鹏,邑人,拨贡,候选州判。安仁县志于明代已有三修。迄清康熙知县陈黄永一修,知县周元良二修,乾隆知县谭崇易三修,嘉庆知县侯
一卷。元胡师安撰。胡师安,生卒年不详,目录学家。《元西湖书院重整书目》系西湖书院的元代藏书目,也含有宋以来的官府书籍,仅著录书名。经部五十一种、史部三十六种、子部十一种、集部二十四种,共著录一百二十二
一卷。清丁午辑。杨清祠,祀明代清吏钱塘(今浙江杭州)佥事王琦、项中麒。二人皆明代著名的清吏,官至监司,饥寒而死,乃当时士大夫风格。明正德十六年(1521)浙江巡按唐凤仪,因都御史明世宁清节,以王、项二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山阳(今江苏山阳)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道光元年(1821)中举,官内阁中书,加三品衔。早年治经,信守郑学。一生著书较多,共四十七种,一百三
二卷。元郭豫亨撰。豫亨自号梅岩野人。生卒年及里籍不详。其书名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南宋时江湖诗人无不借梅以自重。别号、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梅附于雅人。豫亨生活在元至大中,离南宋未远,因而染此
十二卷。清陈昌齐(1743-1820)撰。昌齐校订诸子,有《秋正误》、《刘子正误》等,而其中尤以《淮南子正误》为最详。昌齐校订《淮南子》,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版本校者。如《俶真训》“莫先见其
十四卷。《补遗》一卷。《词钞》一卷。清严学淦(约1819前后在世)撰。生卒年不详。严学淦字丽生,江苏丹徒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道光六年(1826)大挑一等,分发湖南候补知县。此集为其所著古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