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授时通考

钦定授时通考

七十八卷。清政府官方编撰。该书编撰工作历时五年,受乾隆帝命主持编撰工作的有鄂尔泰、张廷玉等大臣,有许多官员参加收集资料的工作。“授时通考”取统治者“敬授民时”之意,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授时通考》的内容来源于旧文献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是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众多农业资料的汇编。《授时通考》七十八卷分为八门。一为“天时”,如田家月令,记录农家在四季之中的农业生产。二为“土宜”,其中又详分为“辨方、物上、田制、水利”等多项内容。三为“谷种”,分论各种作物。四为“功作”,叙述自“垦耕”至“收藏”的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五为“劝课”,记录长期以来国家重视农业的政令。六为“蓄聚”,讲述仓储、备荒等项事宜。七为“农余”,指除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业生产,诸如种植果木、蔬菜、木材、经济作物等,同时也谈及畜牧。八为“蚕余”,记载木棉、麻、葛、蕉、桐等的生产,表明这些作物的生产与养蚕一样,都可提供制做衣着的原料。《授时通考》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以供给衣食资料为原则,整理编辑以往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资料。它的结构体系完整,引徵具体周详,同时配有许多直观的插图,对于全面发展当时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授时通考》除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外,原有武英殿刻本及翻印本。富文书局,上海实业研究社也曾出过石印本。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授时通考》(全二册)。

猜你喜欢

  • 古诗笺

    三十二卷。清闻人倓(生卒不详)撰。闻人倓,字讷甫,松江(今上海市)人。此书据王士祯《古诗选》,而为之详加笺注,是一部较好的五、七言古诗选本。王士祯是清初的诗坛盟主,其《古诗选》,意在阐明古今五、七言诗

  • 史氏菊谱

    一卷。宋史正志撰。史正志,字志道,自号吴门老圃,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拜司农丞。孝宗时,曾历守庐州、扬州、建康,官至吏部侍郎,归老姑苏。著作除《史氏菊谱》

  • 龟溪集

    十二卷。宋沈与求(1086-1137)撰。沈与求,字必先,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迁明州通判。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乃除殿中侍御史。曾取古

  • 归田琐记

    八卷。清代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茞林,福建长乐(今属福建省)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持政有方。著有《经尘》、《夏小正通释》、《论语、孟子、三国志旁证》、《称谓录》、《金

  • 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见《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 湘军志

    十六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又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今衡阳)船山书院

  • 孟子丁氏手音

    一卷。唐丁公著撰,清马国翰辑。公著字平子,苏州吴人。官至太常,赠尚书右仆射。《唐书》有传。《丁氏孟子手音》旧新《唐书》均无著录,《公著本传》只言其著有《太子诸王训》十篇,而未言此书。《宋史·艺文志》载

  • 白沙集

    九卷。明陈献章(1428-1500)撰。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与弼。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而归,自后屡荐不起。一生唯重心性之学,主静

  • 重学

    十七卷首一卷。英国胡威立(生卒年不详)撰,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口译,海宁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笔述。所谓重学,今称为力学,又名机械学。西方力学传入中国,首推是由德国传教士邓玉函(15

  • 闰八月考

    三卷。王锡祺编。王锡祺,清光绪年间南清河龚稚推步,辑有《小方壶斋丛书》、《小方壶斋丛抄》、《小方壶斋舆地丛抄》及《补编》、《再补编》,详见地理类著录。《闰八月考》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