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续文献通考》。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将《续文献通考》与《清朝文献通考》分别成书,是书则于乾隆四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九年间定本刊印。其体例为:“田赋考”六卷,“钱币考”五卷,“户口考”三卷,“职役考”三卷,“征榷考”七卷,“市籴考”三卷,“土贡考”二卷,“国用考”四卷,“选举考”十三卷,“学校考”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二卷,“群礼考”三卷,“宗庙考”五卷,“群庙考”五卷,“王礼考”十四卷,“乐考”二十卷,“兵考”十四卷,“刑考”六卷,“经籍考”五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四卷,“象纬考”六卷,“物异考”十三卷,“舆地考”八卷,“四裔考”十四卷。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事止于宋嘉定末年,分为二十四考。是书记事则上接《文献通考》,始自宋宝庆元年(1225)止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门类也治袭马书,只将郊社考分为郊社、群祀二考,宗庙考分为宗庙、群庙二考,是共为二十六考。是书价值虽不能与《文献通考》相提并论,但其采用的事迹以正史为主,参以说部杂编,议论则广取诸家文集,并传以史评语录,材料相当丰富:汇集了宋、辽、金、元、明五代400多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较之明代王圻所撰二百五十四卷的《续文献通考》,是书体例清晰,舛错较少,其史料价值也在《续通典》和《续通志》之上。是书编成后由武英殿刊印,清末浙江书局有复刻本。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续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本子。至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明万历年间曾在松江府刊刻,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贬抑,清代一直未见刊刻,至今就更加少见了。

猜你喜欢

  • 左传补注

    ① 六卷。清惠栋(详见《周易述》)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

  • 杜诗镜铨

    二十卷。《附录》一卷。《年谱》一卷。清杨伦(1747-1803)撰。杨伦,字西木,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历任邑宰,江汉书院山长。是书非注杜之作。是将各家注杜之说,勘削纰缪,涤去芜杂俾杜诗真面

  • 经史辨论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

  • 唐余纪传

    二十四卷。陈霆撰。陈霆字声伯,明代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弘治壬戌(1502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1506-1521)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陈霆博洽多闻、留心风教,有《

  • 高阳台

    除夜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

  • 华阳洞稿

    二十二卷。明张祥鸢(1522-1586)撰。张祥鸢,字道卿,别号虚斋,江苏金坛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著有《华阳洞稿》。是编凡二十二卷。文十三卷,诗九卷。前有万历十七年(158

  • 佛祖宗派世谱

    八卷。清代释悟进(1612-1673)撰。悟进生平事迹不详。《佛祖宗派世谱》一书,为佛教灯录体中的谱谍类灯录,成书于顺治十一年(1654)。内容分为:佛祖正脉至诸祖旁出一卷(卷一),南岳至沩仰一卷(卷

  • 松溪集

    十卷。明程文德(1497-1559)撰。程文德,字舜敷,号松溪。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擢吏部左侍郎,后调南京工部右侍郎,上疏忤旨,除名归,聚徒讲学以终。万

  • 太元经

    一卷。晋杨泉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杨泉字德渊,三国吴人,征聘不就,从事著述。今仅存《物理论》残篇,杂入晋傅玄《傅子》一书中。上继汉桓谭、王充。主张人死之后无遗魂。开范缜《神灭论》之先河。是书仿

  • 从政观法录

    三十卷。清朱方增(生卒年未详)撰。方增字寿川,号虹舫,浙江海盐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史馆纂修官。于臣工列传,择其关乎朝章掌故,国计民生者,随时录存。所施之政,所奏之章,其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