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锦囊启源

锦囊启源

无卷数。不著作者。从该书内容来看,与元明之际算法相当,可知应写于元末明初。《锦囊启源》现无刻本传世,仅从《诸家算法》与《永乐大典》中存有该书部分内容,计有提纲二条,应用问题三十个,由此可推知全书大致内容。所谓提纲,是对其所用重量单位进行介绍,并给“斤见两歌”。在重量单位中,有一部分是现已废弃的,如“黍”、“絫”、“”、“称”、“驮”、“袋”、“引”,其换算关系为:10黍=1絫,10=1铢,24铢=1两;2斤=1絫;15斤=1称,120斤=1驮,200斤=1袋,2袋=1引。这些重量单位的使用说明各类商品交易的需要。“斤见两歌”更是便于斤两换算的口诀,从“一退一六”,直到“九为一四四”。残存的三十问可分为两类:《诸家算法》录的二十一问均为浅显的商贸计算应用题,仅用乘法便可算得结果。其各题中货物名称为:茜草、紫草、白沙密、黑沙糖、白沙糖、需香、白檀、降真、笺香、血竭、木香、丹参、元参、黄芩、朱砂、脂丹、沉香等,可见其为与西域各国(通过丝绸之路)交易的实践背景。例如其中第十五问:“今有青盐一千二百三十四(称),一十二斤一十二两,每两价银二钱七分半。(该银多少?)答曰:八万一千五百两一钱。法曰:下称在地,用一五加(即乘以15)之,见一万八千五百一十斤,加入一十二斤,共得一万八千五百二十二斤,用一六加之,见二十九万六千三百五十二两,加入一十二两,共得二十九万六千三百六十四两为实,用价钱乘之是也。余准此。”十分浅近易懂。另一类则较为复杂,是从《永乐大典》辑出的九问,这些题算法颇似《九章》的今有术之比率法,先乘后除两步计算方得结果,其中还需进行换算,而且数目也较大。例如第九问:“今本郡内收讫净花一十万三千四十驮一钧一秤一十一斤一十三两。只云每花地七亩带加耗,纳着二斤一两,问该地几顷?答曰:四十一万九千六百七十六顷一十一亩。法曰;置收到净花在地,驮数内加二见一千二百三十六万五千四百斤,加入钧秤斤两,两用斤分,共见一千二百三十六万五千四百五十六斤八分一厘二毫半,以亩法乘之为实,用纳花二斤一两,两用斤分,作法,除之,得所求顷亩也。合问。但遇相应之法准此求之。”在这些题中已大量使用小数,计算量也较大。作为数学教育的普及读物,《锦囊启源》的流传说明当时数学应用化、商业化的发展方向,这对我们了解当时数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锦囊启源》原本已佚,今见残本为李俨所得莫友芝(1811-1871)子莫绳孙旧藏《诸家算法及序记》(现藏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所录的二提纲二十一问以及《永乐大典》卷一六三四三至一六三四四中的九问。具体可见李俨《十三、十四世纪中国民间数学》。

猜你喜欢

  • 问奇室集

    四卷。清蒋日豫(1830-1875)著。蒋日豫,字侑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人,咸丰间监生,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工诗文篆隶,有《问奇室诗集》、《续集》、《文集》及《秋雅》、《诗古文词》、《滂喜斋学录》

  • 四书续谈内篇

    二卷。外篇 二卷。清戚学标(详见《四书偶谈内篇》)撰。是书篇分内外,书中多商榷义理,持论较《四书偶谈》更精。如《学而》章,谓“学以为君子而已”。书首有陈中孚序及学标自序,又有校刊及门姓氏数十人。该书有

  • 图注难经

    八卷。明张世贤(生卒年不详)撰。张世贤字天成,号静斋,宁波(今属浙江)人。正德年间以医术闻名。治验丰富,医理精深。著有《图注脉诀》、《脉学奇经考》、《图注八十一难经》、《图注王叔和脉诀》等书。张氏认为

  • 易象数钩深图

    三卷。清张文炳撰。张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以实录馆供事议叙,授高唐州州判,终于泗州知州。近代胥吏能著书的,只有张文炳和泰安的聂鈫。该编称以成氏《五经讲义》为蓝本而作,没有著其名。通志堂所刻的经解都

  • 御题浙江藏书诗

    一卷。清彭元瑞(生卒年不详)编。彭元瑞,生平籍贯不详。该诗帖共包括九种藏书诗。由于乾隆甲午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浙江进呈九种宋板书,抄存《四库全书》后,仍送还原藏家,清高宗乾隆便在每部之上各有题诗。其

  • 孝经直解

    一卷。清刘沅撰。刘沅认为《孝为经。纬书附会孔子有“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言,不足信。至于字句之伪,古文今文之辨,文义无大乖离,可无需争论。故于“仲尼闲居,曾子侍坐”,援引毛奇龄说以驳吴澄,认为“坐”字不

  • 夏小正经传集解

    四卷。清顾凤藻(生卒年不详)撰。顾凤藻,字梧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举人。是书以宋韩元吉所刻《大戴礼记》为主,其中有错则以傅崧卿本订正。是书体例较为谨严。书前有道光元年(1821)夏文焘序,后有自序

  • 四忆堂诗集

    六卷。《遗稿》一卷。清侯方域(1618-1655)撰。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时称四公子。清顺治八年(1651)中乡试副榜。是集编年而成,止于南明覆灭之前,其中今体居多

  • 五经赞

    一卷。清陆荣秬(生卒年不详)撰,徐堂注。陆荣秬,字锡山,亦作锡三,号香林。经学家、诗人。江苏青浦(今上海松江境内)人。监生。有文名,诗极清丽,乾隆时曾举鸿博科,不肯赴考。著有《香林诗文集》。徐堂,字左

  • 平望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黄兆柽纂。黄兆柽,平望人。此志之作距翁志六十年,其立体大纲与子目详略,较翁志亦多。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吴江黄兆柽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