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阳县志

长阳县志

①不分卷,清田恩远修,石高嵩等纂。田恩远,字岂山,山西人,官长阳知县。石高嵩,本县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763)田恩远莅任,奉檄修志,适兵火之余,仅拾诸余烬,所谓余烬,当时自有明志残本,然序中未详叙及,迄今杳无可稽。历时数月而书成,《长阳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不分卷。分:官职、舆图、建置附沿革、城池、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人物、风俗、疆围、险要附诗文十四类。志中建置沿革,以睦州名于唐,长阳改于宋,事实睦州、长阳之名俱始于隋,其于沿革之考证,也为讹误。明清变革之交,文献无征,传闻鲜据,田恩远于无可籍手之中,搜采成编,草创之功不可没。迄乾隆六年(1741),李拔修志,诋其粗陋简略,于是摒除改窜,仅存数条,称一经笔削,无一可存,自此田志旧本流传甚小。殊不知康熙初年与乾隆盛世,搜罗故实,难易迥殊。② 六卷,清李拔纂修。李拔,字峨峰,四川人,进士,曾任长阳知县。长阳为荆南严邑,靠近土司,兵燹叠起,康熙初,始荡平,县之旧志久已无存。乾隆十六年(1751),李拔任知县,创议修葺,至十九年(1754)书成。《长阳县志》乾隆十九年刻本。共六卷,分为:卷一天文志、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秩官志,卷四学校志,卷五选举志、节烈志,卷六赋役志、物产志、艺文志。长阳弹丸一区,其分野为翼为轸,难以分别,此立天文一门,未免得体。此编以学校列秩官之后,人物列赋役之前,节烈不附人物,物产不附地理,各自为纲,也未当。艺文志所载诗文,大都自己作,采录记序传论诗赋,兼及考跋议箴,徒充篇幅,无关典要,固陋而附会。③ 七卷,清朱庭棻修,彭世德、彭人檀等纂。朱庭棻,字叔香,广西临桂人,监生,官长阳知县。彭世德,字厚山,本县人,举人。彭人檀,字树香,举人。彭世德之弟,官恩施教谕。县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李拔修,五十四年(1789)知县杨于果以李志为不足观,集议续修,未成。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张世维征议重修,不久去任,仅辑志稿二卷。二十五年(1820)朱庭棻莅任,延彭世德等重加修辑,搜取旧志及志稿,广加采访,于道光二年(1822)成书。《长阳县志》道光二年刻本。此志仿《武功志》例,删天文志,以星野、疆域志、沿革、物产、古迹等类附于地理志,金石也附于地理。建置志,附城郭、公署、仓储、关隘。学校、祠祀均无专志,以学校附建置,学田、书院未录,坊庙附于建置,寺观未录。风俗志,列礼仪、土俗两类,更附朝贺至土著,有十二细目。选举不立专志,与孝友、忠义、隐逸等类同附于人物志,列女节妇未采入。艺文志,所录自传序至诗馀,分十六类。兵防未有专志,以营汛附建置志。兵事附于杂纪志。此书编辑大旨,以《武功志》为准则,但《武功志》只七篇,义例分明纲目具括,此编繁简失当,体例未精。彭世德自序称,不敢言志,拟名烺山小乘稿。④ 七卷,首一卷,清陈惟模修,谭大勋纂。陈惟模,浙江上虞人,监生,官长阳知县。谭大勋,字力臣,本县人,拔贡,候选教谕。县志自道光二年(1822)知县朱庭棻修后,历四十余年未曾重辑。陈惟模知县事,搜求旧志,仅有乾隆李志,道光朱志二本,二志虽称简明,但未尽完善。乃延谭大勋等修,于同治五年(1866)志成。《长阳县志》同治五年刻本。此志所立各纲较得体要。旧志图册粗具,未尽精审,此篇用计里开方法,正经界,有疆域才有星野,有山川才有风俗,并属地理志,附关隘、物产、古迹、金石。建置志所载坊庙,在城内外的,详其方位,寺观分别乡里,祭品、乐章、祝文、仪节、乡饮、读法载于会典,旧志胪列,此志删除。旧志沿革立表,以记异同,而职官无表,迁除岁月无由考核,此编特补立,附藩封。并以人物提纲,附以选举、乡贤、孝友、忠义、隐逸、列女等类。长阳县自白莲教在长阳一带活动,特立兵防一门,以纪营伍兵事。无艺文志,有关县之政事、风俗、形胜、文物,可备参考者,仿范成大《吴郡志》例,分注各门。此志删订厘正,较为条分缕析,可称邑志中的善本。

猜你喜欢

  • 理学辨

    一卷。清代王庭撰。王庭字言远,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作者据宋、明诸儒家学说互有得失的状况,撰写本书进行论辨,中心是反对程朱一派理学,认为周敦颐“无极”等学说、程子“性即理”等学

  • 欧阳文粹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1163),上“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

  • 春秋实录

    十二卷。明邓来鸾撰。来鸾字绣青,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天启壬戌(1622)进士,官至武昌知府。该书专为科举应试而作,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主;《左传》则只载有关经题的文字,凡与胡《传》不合的都予以删削。

  • 萝月轩诗集

    八卷。清史筠撰。史筠,生卒年不详,字湘霞,号石门女史,山东济宁人。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

  • 素灵微蕴

    四卷。清黄元御(生平事迹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为黄氏研究《内经》心得。所以称为“素灵微蕴”,是因黄氏以《素问》、《灵枢》等经典著作为本,阐发其中精微奥妙之义蕴。书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书中载

  • 秋雅

    一卷。清蒋日豫(1830-1875)撰。蒋日豫字侑石,常州(今江苏常州市)人,咸丰监生,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工诗文篆隶,著有《问寄室集》等。本书为蒋日豫词集,共收录其生平所作词三十四阙,除《忆江南》十

  • 枫林集

    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

  • 左传口义

    三卷。清马卢榆撰。卢榆字季立,广东顺德(今属广东省)人。该书对《左传》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发,有清光绪年间两湖书院刊本。

  • 松漠纪闻

    三卷。宋洪皓撰。洪皓(1088-1155)字光弼,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完颜宗翰(粘罕)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放冷山,后又徙燕京

  • 中都四子集

    六十四卷。明朱东光(生卒年不详)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今属福建省)人。隆庆进士。官分巡淮徐道。曾以老子在毫,庄子在濠梁,管子在颖,淮南子在寿春,皆为中都所辖之地,因此便和凤阳府知府张云登共同收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