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明朱谋(生卒年不详)撰。朱谋字郁仪,明宁献王七世孙,万历间,封镇国中尉,管理石城王府事。贯串群籍,通晓朝章典故,平生著述一百余种。有《周易象通》,《诗故》,《邃古记》,《春秋戴礼》,《鲁议笺》,
见《习学记言》。
十种,十一卷。清顾沅(详见《赐砚堂丛书》)编辑。顾沅刊刻《赐砚堂丛书》,有十种未刻入,存有钞本,十种书有:清杨淮《古艳乐府》,清高奕《续曲品》,清查为仁《莲坡诗话》,清刘廷玑《在园杂志》,清陈僖《识物
三十一卷。明沈国元编辑。国元字飞仲,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二十一史论赞》摘录二十一史“论赞”,加以圈点评识。读书有崇祯十年大来堂刻本传世。
无卷数。清薛凤祚编。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曾师事定兴鹿善继、容城孙奇逢,于是汇集鹿氏《四书说约》、孙氏《四书近指》为一书。书前有编者自序,谓此书出当与孔曾、思、孟四家书共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是书首有清瑞自序,驳先儒错简之说,均言之成理。题曰集解,不过对郑孔注疏《朱子章句》各采其善,也间及《孝经》、《孟子》。以孝释明德,释亲民,引《孝经》“爱亲者不敢恶
四卷。清徐昂发(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昂发字大临。江苏昆山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提督江西学政。本集为诸体杂编,其五言古体大抵刻峭清新,有透空碎远之音。然而落笔太快,缺乏
十五卷。元唐惟明编辑。惟明曾官御史台掾史。成书于至正十二年(1352)。主要记载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的典章制度,可与《宪台通纪》相互参照,考察元代的监察机构。此外,是书对元代后期的
十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人。乾隆进士,由庶常授吏部主事,迁考功员外郎,擢直隶通永道。他一生留心乡邦文献,广搜益州耆旧遗著,次第刊布,后汇为《函
二卷。《附录》一卷。元扬鲁(1186-1255)撰。鲁字焕然,号紫阳先生。乾州奉天(今陕西乾县)人。金末应试不中。入元为耶律楚材荐,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集中称所著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