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簠斋写东武刘氏款识
一卷。清陈介祺编。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原与张廷济所写《清仪阁集古款识》合印。书中所录器目,乃刘喜海所藏之拓本,非刘氏所藏之器。但以拓本为刘氏所藏,故仍以刘氏题其书名。书中拓目之下,陈氏随器附注,虽无崇论宏议,而其订正考释之处,颇多可取。仅有陈氏手写影印本。
一卷。清陈介祺编。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原与张廷济所写《清仪阁集古款识》合印。书中所录器目,乃刘喜海所藏之拓本,非刘氏所藏之器。但以拓本为刘氏所藏,故仍以刘氏题其书名。书中拓目之下,陈氏随器附注,虽无崇论宏议,而其订正考释之处,颇多可取。仅有陈氏手写影印本。
十卷。补遗 一卷。明周婴(生卒年不详)撰。周婴,字方叔,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以贡入京,特授上犹县知县。此书共十卷,又补遗一卷,广征博引,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共四十家。每
三卷。清张笃庆(详见《班范肪截》)撰。张笃庆学识渊博,才藻富有,工于古文。也工于诗。诗以盛唐为宗,尤擅歌行体。诗、文皆知名于当时。《昆仑山房集》以其居室旁有小山,号昆仑而得名。本集有文无诗,疑编次未竟
二卷。清陈受培书。其子陈銮为之刻石。所书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嘉庆十二年(1807)。刻成于道光十五年(1835)。其真书仅能工整,行草毫无笔力。其子陈銮为奉家尊之泽,所以摹勒上石,汇成二卷。内
四卷。明朱祁镇(1427-1464)撰。朱祁镇为宣宗长子。公元1435-公元1449年、公元1457-公元1464年在位,建元正统、天顺。英宗出生四个月时,即立为皇太子,九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时承永乐
一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县)人。嘉靖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时对当朝有势力的大臣弹劾不遗余力,多次因此而下狱。隆庆初年再度起用为太常少卿,陈新政五事,因语多刺中贵,忤旨,被外
清丁大椿撰。是书就《大学古本》,节解句释,推求脉络,使之通贯。什么样的句子作承接,什么样的句子作结语,什么样的句子作中间过纽,大椿都为读者讲解大学的法则。是书说理间有当处。书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
十四卷。余心纯(生卒不详)撰。心纯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浙江嘉善知县,湖广黄冈县(今湖北)人。此书见《明史·艺文志》、《黄州府志》,书首有邹观光(《序》末题“万历壬辰吏部文选司郎中邹观光撰”
十四卷。清汪绂撰。汪绂一名烜,字灿人,号双池,安徽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此书有汪氏自序两篇,一篇在雍正癸丑,一篇在乾隆癸酉,基本宗朱熹、蔡沈两家之说。但是朱熹也曾怀疑晚出的《古文尚书》,此书则对《
三十三卷。明朱日藩(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朱日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江苏扬州北)人。生卒年不详。云南布政司参政应登之子。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九江府知府。此集共三十三卷。其中诗十五
十卷。明鲁铎(1461-1527)撰。鲁铎,字振之,号莲北,景陵(今湖北景陵县)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第一,官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鲁文恪存集》。是编为铎子鲁彭嘉所编,凡十卷。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