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二卷。北朝时颜之推(531-约590)撰。颜之推字介,山东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其父勰,对《周官》、《左氏学》很有研究,颜之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二岁时,正值梁湘王绛自讲老庄,于是拜绛为师,后又兼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通晓,显露出很高的才华。后来湘东王绛失败,颜之推被虏至北齐,曾为中书舍人,参与起草诏会之事,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兴起,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不久,染病而死。颜氏家族的教育很有章法,颜之推说:“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加之他生于乱世,长于戎马,闻见颇多。为训诫子孙后代,他结合自己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的经历,撰成《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名曰《家训》,是为教导子孙而作,但实际上,该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诸如教育、历史、文学、训诂、文字、音韵、民俗、社会、伦理等,反映了颜之推的全部社会思想,已超过一般概念上的《家训》。《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七卷,今本止两卷。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有宋钞淳熙七年,嘉兴沈揆本七卷,以闽本、蜀本及天台谢氏所校五代和凝本参定,末附考证二十三条,别为一卷,且力斥流俗,并为二卷之非。”现《颜氏家训》仅存二卷,其教育思想贯穿于全书所有章节。《颜氏家训》一书,从内容到写作方法上,它平凡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之言,所以被看作处世的良轨,广泛地流传在士人群中。这部家训所及,远不限于颜氏一家的子孙后代,是“由近及远,争相矜式”,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典型教材,影响广泛且深远,后人对它评价极高。袁衷《庭帏杂录下》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后来许多家庭教育专著,如唐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以及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无不受《颜氏家训》的启示和影响,反映出一脉相承的关系,颜之推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者。《颜氏家训》的主要家庭教育理论是,强调子女的早期教育,对子女“威严而有慈”,不娇惯溺爱,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子女,要使子女养成勤学的习惯。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颜之推指出:“自古明王圣帝,犹需勤学,况凡庶乎?”他厌恶象士大夫那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消磨岁月。他告诫子孙后代,与其不学无术,一生愧辱,不如数年勤学。之推教育子孙,要掌握一技之成,以为自立之本,反对依赖父母。他说:“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精致器用,使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他告诫子孙后代,“有学艺者,触地而安”。在对待子女婚姻问题上,颜之推主张“自今仕官不可过两千石,婚姻勿贪世家。”之推特别鄙视那种在婚姻嫁娶时,只重对方家产多少的庸俗观念,指出:“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结果贫荣求利,反招羞耻,不可慎与!当然,在《颜氏家训》这部书中,也有其糟粕之处。如宣扬“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的天才论,“牡鸡晨鸣,必致祸也”的贱视妇女的思想,以及鄙视劳动人民为“小人”等观念,都应摈弃。关于《颜氏家训》的刻本,主要有明刊颜氏传书本,明正德戊寅苏州同知颜如瓌刊本,明万历戊寅袁志邦刊本,明万历三年重刊成化程伯祥本,汉魏丛书本。《知不足斋》仿宋刊本七卷,附考证一卷。抱经堂刊本七卷,赵曦明注,卢文弨补注。高安全书本,《子书百种》本,藏书十三种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邃雅堂集

    十卷。《续编》一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姚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高宗至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嘉庆初,成状元,授修撰。入直南书房。上疏建议劝课农桑,免株连,

  • 易经理解

    一卷。清郜煜撰。郜煜字光庭,汝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其书不解释十翼,只是六十四卦每卦撰说一篇,诠释大意,其大旨是想以义理来矫正象数的过失,以平易救穿凿之失,以切实救支离泛滥

  • 学春秋理辩

    一卷。清凌堃(详见《周易翼》)撰。凌惇曾向阮元问学,于《春秋》条贯《左传》,证以《周礼》,撰《学春秋理辩》,存第三卷,为王朝列国纪年,对《春秋》所记岁星、太岁考证较多。该书收入《凌氏传经堂丛书》,有清

  • 文学兴国策

    二卷。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译,吴江林廷旭述。同治十年(1872),日本政府首次派员出使外国,日本官员森有礼(1847-1889,曾于1875-1878任驻华公使)被派往美国任职,并奉政府命

  • 钟筠溪家藏集

    三十卷。明钟芳撰。钟芳生平见《春秋集要》条。《琼州府志》载芳诗文集二十卷。此集文二十四卷,诗六卷,与志不符。有误。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为读书札记。第二十二卷为皇极经世图续,所推起宋神宗,迄明嘉靖。第二

  • 约言录

    二卷。清代魏裔介(1616-1686)撰。此书是作者关于儒学研究方面的笔记,分内外篇,内篇多是作者讲学的言论,外篇则侧重于杂论,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魏贞庵遗书》本。

  • 济美堂集

    八卷。明吴文华(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吴文华,字子彬,,广东连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兵部主事,累官总督两广军务。著有《粤西疏稿》。是集凡八卷。前四卷为诗、文,多为台

  • 新方言

    十一卷。近人章炳麟撰。章炳麟(1869-1936)字太炎,一名绛;初名学乘,字权叔。浙江余杭县人。从俞樾学,又问学于黄以周。年二十七加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参加维新运动

  • 资治通鉴后编

    一百八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为学具有端绪

  • 天外谈

    四卷。清石庞(约1692前后在世)撰。石庞,字天外,安徽太湖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为人小有才而未读书,石庞工曲,著有《姻缘梦》传奇,演木泾与田娟娟恋爱故事。是集为诗文别集,其诗文皆纤仄佻巧,坠入魔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