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驳五经异义

驳五经异义

十卷,《补遗》一卷。东汉郑玄(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据《后汉书·许慎传》记载,许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作《五经异义》阐述己见。郑玄也因此作了《驳五经异义》百余万言,反驳许慎之说。在《隋书·经籍志》经部中,记载有《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却没有提到郑玄驳义之文。《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该书十卷,并注明为郑玄驳。说明郑玄的驳文已散附于许慎《五经异义》原文之中,并没有独立成书流传于世。至《宋史·艺文志》又不见记载,说明此书至唐以后失传。后学者们从《初学记》、《太平御览》、《通典》及诸经注疏中辑录其所引的有关《五经异义》及《驳义》的文字,成为今天所见到的《驳五经异义》。清修四库全书时由山西巡抚采进,题为宋王应麟编,但没有确切依据。原书编排混乱,条理不清,经四库馆臣详加校正,重新编排,成《驳五经异义》十卷。当时著名经学家朱彝尊、惠栋又从诸书中辑出郑玄驳文数条,四库馆臣又将其与他们所辑而原书没有的数条综合订正,除去重复,共得五十七条,别为《补遗》一卷。从此该书又开始流传。后经清代经学家们多年研究,至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陈寿祺以孔广林抄本为基础,集各家之所得重新编订成《五经异义疏证》三卷,成为质量最好,收录最完备的本子。现在有清抄本七种,其中《郑学四种》本一种,存上海图书馆;《郑学五种》本一种,存北京图书馆;《郑学十八种》本四种,北京图书馆存二种,北京大学图书馆存一种,福建省图书馆存一种,《高密遗书》本一种,存北京图书馆。

十卷。东汉郑玄(见《周易注》)撰,黄奭(生卒年待考)辑。黄奭字右原,江苏甘泉人,道光壬辰(1832)钦赐举人,清代经学家。著作有《尔雅古义》十二卷,《尔雅众家注》二卷,《字书》一卷,《小学》一卷,《范子计然》一卷,《正谊录》五卷,《胪云集》二卷等。另辑有《汉学堂丛书》二百十四种。汉代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对经书的解释各有不同,据《后汉书·许慎传》云:“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郑玄针对许慎作《驳五经异义》。此书唐以后亡佚,惟散见于《史记注》、《北堂书钞》、《初学记》、《通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及诸经义疏之中。清代孔广林、袁钧、马国翰等均有辑本。黄奭辑本后出,故较其他辑本为详,然有舛误,当参诸本而读之。有《汉学堂丛书》本,《通德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过云楼法帖

    八卷。清顾文彬辑。光绪九年(1883)刻成。所收从唐代智永至明代董其昌。智永《千字文》为董其昌所藏,后归冯伯衡。缺“龙师火帝”以上数行。与薛绍彭西安刻本不同,其书气韵古质,非唐后人笔。古书迹失名者多,

  • 菜根堂札记

    十二卷。清夏力恕撰。夏力恕字观川,孝感(今湖北孝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是作者在武昌书院讲学时所作,初名曰“题解”,后又据程朱之说加以修订,撰成此书,并据其

  • 樵川二家诗

    四卷。清朱霞(约1673前后在世)编。朱霞字元锦,号曲庐,建宁(今湖南湘潭县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贡生,顺治十二年(1655)末进士。性孝友,博学工诗文。樵川为今之邵武县。“二家”是指宋之严羽、元之

  • 洗心斋读易述

    十七卷。明潘士藻(生卒年不详)撰。士藻字去华,号松雪,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明史·李沂传》中附有藩士藻事迹,可参看。潘氏还著有《暗然堂类纂》一书,记所见所

  • 樵香小记

    二卷。清何琇(生卒年不详)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今北京市)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

  • 签易

    一卷。明卢翰(详见《易经中说》)撰。是书以六十四卦加太极、两仪、四象、进退、离合、大小、远近等推衍为七十九数。改以竹签代蓍策,每签有辞,又各附以赞释,与方技者流以钱代蓍相类。前有张鹤鸣所撰卢翰小传及卢

  • 泗水县志

    ①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

  • 观河集

    四卷。清彭绍升(见《测海集》)撰。此集为其所著古今体诗。自编按年分次。其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迄五十八年(1793),共三十六年间之作品。其死后由其孙蕴策刊行。集名《观河》,取佛在祇桓精舍为波斯

  • 德隅斋画品

    一卷。宋李廌(生卒年不详)撰。李廌,字方叔,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一作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李廌少以文显名,曾得到苏轼的赏识和举荐,为“苏门六君子”之。可惜竟不及第,中年绝意仕进,终于不得志而死。是编

  • 周易大象解

    一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见《周易稗疏》条)撰。王氏曾撰《易内传》,诠释大象之义已很详尽,此书作于《易内传》之前,有王夫之自序,词义与《易内传》内容间涉重复,内容可互参。今存《船山遗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