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鲁诗遗说考

鲁诗遗说考

六卷。清代陈乔枞撰。据本书自序称,“先大夫出所撰三家诗,遗命足其业”,说明陈寿祺只采集三家遗说,但未作进一步考订。陈乔枞继承父业,编成本书。书中首先列出鲁诗叙录,引用陆玑《诗草木疏》;“孔子删诗授卜商。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曾申授魏人李克。李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陈乔枞认为,申公鲁诗受于浮丘伯,而浮丘伯是荀卿再传弟子,这些均见于《汉书》,则陆玑所述即为鲁诗授受源流,后人认为此节文字是指毛诗,是因为时代久远以讹传讹。这一说法恐不足信。陈乔枞认为根牟子授荀卿、大毛公得自荀卿,均无证据。这一世系表大概是毛诗后立时为显示高于三家诗而杜撰的。陈乔枞根据司马迁从师孔安国即认为所学为鲁诗,根据刘向世传鲁诗即认为其所著《说苑》《新序》《列女传》所引之诗必为鲁诗,以及认为《尔雅》出自鲁诗,均缺乏证据。但如果对这些说法均弃之不信,可采辑的鲁诗遗说也就寥寥无几了。《周南》“肃肃兔罝”一句,沿用徐干《中论》称此为鲁诗,但《中论·法象篇》称“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将“肃肃”解释为敬,这与焦赣《易林》载齐诗“兔罝之容,不失其恭”是一致的,何以证明此句是鲁非齐。尽管如此,此书仍为鲁诗遗说集大成者。现存《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王文肃奏草

    二十三卷。明王锡爵撰。王锡爵(1534-1610),字元驭,号荆石,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进礼部右侍郎,因触怒内阁首辅张居正,辞官不出

  • 官爵志

    三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因限制魏忠贤违法需索,而遭诬陷,削籍为民。崇祯初起为南京礼部主事,累迁

  • 延陵书塾合璧

    四卷。清吴季长编。季长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据集前季长康熙三十六年(1697)自序,称:“少嗜俪体文,平生酷爱梁简文、江文通二家,以为开徐庾之先,莫有过于此者。”故随手录合成一集,为《延陵书塾合璧》。可

  • 弘光乙酉扬州守城记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弘光乙酉扬州守城记》述南明弘光朝史可法抗清事始末。述史可法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各镇时,外于各处领兵诸镇调处极尽苦衷,内于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猜忌而倍受牵掣,然仍以

  • 痎疟论

    一卷 明卢之颐(1598-1664)撰。卢之颐字子由,又子繇,一字繇生,号芦中人,一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通医学,颇有医名,兼通佛学。卢氏自幼得家传,又多得名师传授,曾向王绍隆学习仲

  • 明百家诗选

    三十四卷。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编。朱之蕃字元介,一作字元升,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累吏部右侍郎。著有《奉使稿》。是编前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自序

  • 老子故

    二卷。清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或倡三教合一,或主儒道一家,所见各异。马其昶认为孔、老之学同出于《易》,又以《老子》比附《中庸》。所以他撰《老子故》,先考述《周易》、《中庸》,

  • 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的全称,见“广韵”。

  • 明伦初集

    五卷。《续集》五卷。清郑文炳(生卒年不详)编。郑文炳,字慕斯,莆田(今福建)人,约雍正、乾隆年间人。文炳少有志操,探性命之学,作《正学论要》,有孝名。补弟子员,入鳌峰书院,从蔡世远学。两举孝廉,皆不就

  • 西圃丛辩

    三十二卷。清田同之(生卒年不详)编。田同之字在田,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人。康熙庚子年间举人,官拜国子监学录。同之博睹众家之文,杂采诸家学说,分类排队,纂集成此书。书中所引全系众人原文,并未加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