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鹿城诗集

鹿城诗集

十卷。明梁伯龙撰。生卒年未详。梁伯龙,字辰鱼,江苏昆山人。其套数小令集名《江东白苧》。今有汲古阁刻本传世。又谱西施故事为传奇。时同邑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伯龙乃填《浣溪记》付之。同时又有陆九畴、郑思笠、戴梅川辈,更选唱和,雅辞丽韵,流播人间。至今言歌词无不推昆腔,实伯龙作之始。故其诗独罕传于世。有《远游稿》己佚。此编以古今体类次,首卷有《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歌辞》、《清商歌辞》、《子夜曲》、《舞曲歌辞》、《四时白苧舞歌》、《琴曲歌词》标目,或正言以明志,或婉语而引情,非世所常。其高者极声音之奥,穷造化之奇;其浅者不过略能骈赡而已。屠纬真序之曰:身有八尺之躯,而家无百亩之产。入媚其妻子而出傲于王侯。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亦称伯龙风流自赏,修髯美姿容,身长八尺,为词家所宗。艳曲清词,流播戚里。伯龙盖以韦布终其身。故纬真辈之言如此。集中篇什,如七古《松云歌》、《五台山歌》、《破瓢诗》、《落魄公子夜阑曲》、《双头莲叶歌》最为出色,律绝次之,古乐府则独具体格。伯龙顾曲名堂,不能自己,诗为其余艺。然在曲家中仍如凤毛麟角,不可多见。有明万历刻本。另外还存有抄本一部,二十八卷,分装为四册。首册扇页上钤有“古吴梁氏”、“晓峰鉴藏”和“金星轺藏书记”等印章。这很可能是梁氏后裔抄录的,后来经清代著名藏书家金檀(字星轺)的文瑞楼所收藏。《文瑞楼书目》著录有此本“四册。传抄未刻本。”集前有三篇序文,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夏既望衡山文征明《梁伯龙诗序》,隆庆六年(1572)季秋南京大理寺卿琅琊王世贞《梁伯龙乐府序》及万历十年(1582)东海友人屠隆《梁伯龙鹿城集序》。王、屠二序也分别收录于《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四十和《白榆集》卷二中。从三序写作时间相隔二十四年之久,以及序中内容观之,《鹿城诗集》大概是梁氏生前几部诗作的合编。有明万历刻本。

猜你喜欢

  • 礼记句解

    十卷。朱申(生平不详)撰。明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乾隆钦定《礼记义疏》,采朱氏之说颇多。自《曲礼》上,“很勿求胜分,毋求多”下,引此书“‘很’固有胜负之理,然务求胜则为斗很”等语。“定亲疏”一节,亦

  • 浣水续谈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此书是万历十三年(1585)朱孟震官四川按察使时所作,所以以浣水为名。浣水,即浣花溪。此书杂撮而成,往往不著时代,也不著出典。如并州士族好为可笑诗赋一条,本是《

  • 二知轩文存

    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四川按察使,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二知轩文存》。此集三十四卷,卷一至卷二有论六十二篇,卷

  • 画志

    一卷。明沈与文撰。沈与文自称姑余山人,生卒年与事迹则不详。此书所载画家最早从唐王维开始,至元代商琦,仅十九人。后附叶梦得《评画行》一篇,和文而为注。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粤东剿匪纪略

    五卷。①清陈坤撰。陈坤生卒年不详,字子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长期在广东做官,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对各州县会党的活动情况,以及清军和会党的战事,非常熟悉。就亲身所见和根据文报案牍,广为搜采,以年经

  •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

    一卷。白坚辑。白坚字坚父,西充(今四川西充)人。所辑汉石经残字共十三石。《周易》自“临”卦至“剥”卦为一石,二十六字;《易传》之“文言”为一石,二十二字。《鲁诗》,自《邶风》的《日月》篇至《式微》篇为

  • 重修洛阳县志

    二十四卷,图考一卷,清龚崧林修,汪坚纂。龚崧林,字尘园,江苏武进人,以举贤良方正奉发广东,以知县用。历署三水、从化、电白等县,又授知海阳,调番禺。后奉旨前往河南委用,办商水、虞城两县赈务,署嵩县,调汝

  • 耕霞溪馆法帖

    四卷。清叶应阳辑。叶应阳字蔗田。此帖是叶应阳于道光间选于墨拓之精美者,自晋至明,得数百种。原帖首无题名,只书中有“耕霞溪馆”印迹。其中重摹《绛帖》,与《筠清馆刻》多同,且更加精湛。《乐毅论》、《玉版十

  • 诗含神雾

    ① 一卷。清孙珏辑。所辑共计十四条。孙氏认为所辑属于谶纬一类。每一条后大多有按语。首条“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集征揆著,上统玄皇,下序四始,罗列五际,故诗者

  • 一字题赋

    见《事类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