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麻城县志

麻城县志

①十卷,清屈振奇修,周维秬撰。屈振奇,陕西洋县人,进士,官麻城知县。周维秬,字锡白,本县人,进士。县志毁于前明,清顺治初,县令郑知新得烬余数纸,补缀增益,迄未成书。继任王潞嘱王汝霖,继续编辑,未竣,屈振奇莅任,延周维秬等重定次第,康熙九年(1670)刻印。共十卷,分封域志、城社志、民物志、赋役志、秩官志、选举志、人才志、艺文志八纲。封域志始于春秋,终于明,无沿革一门,城池、县署、镇市、古迹等类,因无建置附入城社志,建置附封域,此志纲目轻重未明,故编次失序。学校所关至大,此则未列于纲而附城社志。风俗、物产不附封域,而与灾异、变乱同附民物志。人才所列子目,仕绩、逸行、流寓、孝子、列女、仙释,逸行至列女附人才志尚可,仕绩则应附选举志,仙释则应附外志,而此编均列于人才志,未恰当。此志因旧志散佚,无所依据,远稽近取,草创成书,使一县山川民物、田赋风俗借以流传。此志尚有抄本。② 二十八卷,清黄书绅、姜廷铭修,章学诚纂。黄书绅,字佩之,广东陆丰举人,官麻城知县。姜廷铭,山西保德州人,拔贡,继黄书绅知县事。章学诚,详见河北《永清县志》。康熙九年(1670)前令屈振奇修县志,一百二十年典章经制变更,土田户口增益,及官师名贤姓氏,亟待补辑。黄书绅官麻城知县五年,奉国史馆饬取各省、府、州、县新志,以备采择,延章学诚为总修。以康熙志编次未善,采其故实,变其体例,黄书绅去任,姜廷铭继之,于乾隆六十年(1795)成志刻印。此志一准史法,共二十八卷,二纪、八考、二表、一略、四列传、十传,卷末丛谈。二纪:一纪国朝大事,附蠲免、赈恤、征讨、祥异;一纪古大事,自三国至明末,附攻守、灾祥。八考:舆图考,附沿革、疆域、风俗、物产等类,山川考,附河湖、坡港等类,古迹考,附城濠、亭台等类,建置考,附城池、廨署等类,赋役考,祀典考,金石考,采碑碣钟磬,艺文考,分经史子集。二表:职官表、选举表。一略:政略,录自宋至清治绩师儒。四列传:录一至四自唐至清仕绩。十传:儒林、文苑、忠烈、孝行、义行、隐逸、艺术、仙释、流寓、列女。此志尽改前志体制,以史书为法。有纪有表有略有传,为志之创例。③ 五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庆华修,潘颐福纂。郑庆华,字观香,广西桂林人,举人,官麻城知县。潘颐福,字芝堂,湖北罗田县人,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按县志黄书绅于乾隆六十年(1795)续修,又近百年未修,郑庆华知县事,延潘颐福等重修。乾隆志所载仍载,康熙志所载而乾隆志所遗者,酌补,光绪二年(1876)刻印。《湖北通志》及《黄州府志》皆以志字为提纲,故此志变前志体例,将大事记改为大事志,舆图至艺文诸考,职官选举各表,俱改为志。政略至列女传改为人物志,以体现整齐划一。因咸丰同治间屡遭兵燹,效力殉难邑人甚多,故增兵事志一门。此书体例虽变,但所录事实,仍以前志为依据。方舆、建置二志,自舆图以至田赋各类,前志所载甚详,悉仍其旧,城乡、户口、关津、砦堡,近年增加,与垒次兴修,按区举报,核实补入。人物志,治绩、仕绩,以及忠孝节烈,据事登载,各以类从。艺文志,凡有关人心风化,采录颇多。其余各门皆删订厘正。此志较前志条理分明。

猜你喜欢

  • 霞绮楼仅存稿

    一卷。清李道漪(生卒年不详)撰。李道漪,字蕙清,浙江嘉兴人。此书与汤淑清著的《晚香楼诗词稿》、濮贤嫏著《意眉阁诗词》合刻名为《李氏诗稿》。书前有其兄李道详写的记。书后有:“女兄李道沅、姨甥濮思弇、思祜

  • 急就篇直音

    一卷。清王祖源(生卒年不详)撰。祖源原名伯濂,号莲塘,山东福山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官兵部主事,外任四川龙安府知府。是书旨在说明《急就篇》的韵读,以便学者口诵。王氏认为,古本《急就篇》以六

  • 榕阴新检

    八卷。明徐撰。字惟起,更字兴公,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不详,布衣终身。聚书数万卷,并亲自校订,以博洽闻名一时。该书主要记福建古人事迹,分孝行、忠义、贞烈、仁厚、高隐、方技、名儒、神仙八门。其意旨乃在

  • 诗经精义

    五卷,附一卷。清代黄淦撰。黄淦字纬文,浙江仁和人,乾隆庚子(1780)举人。生卒年不详。是书首有汤诰序及淦自序,末有门人汤春生跋。卷首总论,《国风》、《小雅》、《大雅》、《颂》,各为一卷,后附序传,为

  • 论语意原

    二卷。宋郑汝谐(生卒年不详)撰。郑汝谐字舜举,宋青田(今属浙江)人。官至吏部侍郎。撰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著录。郑氏以为先儒于《论语》之义尚有阐发未尽者,遂著成此书,并

  • 晁氏客语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生平事迹详见《儒言》。平生喜好读书,杂论经史百家,兼及朝野见闻,随笔札记,以成此书。此书

  • 圃珖岩馆诗钞

    四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序称,蒋氏于同治七年(1868)赴广东,不幸染疾。是集即为蒋氏在其养身治病之闲暇所作。因其寝榻寓处为圃珖岩馆,故名之。蒋氏认为“诗律贵细”,并以此贯

  • 汾阳曹氏志传合刻

    一卷。清曹锡龄(1741-1820)辑。锡龄字定轩,山西汾阳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周易集粹》、《翠微山房诗文集》。此书辑录其祖曹英墓碣墓表、其父曹学闵墓志铭、神道碑、传、逸

  • 吟风阁杂剧

    四卷。清杨潮观(1710-1988)撰。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先后任山西、四川等地县令。他为官关心民生疾苦,政声卓著,颇有清名。奉调泸州县令时已年

  • 数度衍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方中通(1633-1698)撰。方中通字位伯,安徽桐城人,哲学家方以智次子,受业于波兰传教士穆尼阁(1611-1656),学历算术。顺治十八年(1661)撰《数度衍》,包含有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