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àng

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地名。春秋时有贵族受封于亢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姓,称亢氏。二是源自先秦时卫国大夫三伉之后,以祖名为氏,称伉姓。后来去“亻”旁成亢姓。

亢姓早期主要居住在山东、河南一带,今在山东、河南、山西、湖北、江苏等地均有分布。

亢姓历史人物有亢仓子,春秋战国时诸子之一,倡导清静无为,著有《亢仓子》。

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八位。


【源】 ①春秋时亢父附庸国之后,以国为氏,见《姓源》(17,60)。亢父为春秋时齐地,故城在今山东济宁南50里。 ②系伉姓所改,见《姓氏寻源》(60,62),及《姓苑》(12,21)。【望】 京兆(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亢荣朝,唐时韦皋镇蜀,韦皋部将(7)。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风俗通》 云: “卫大夫三伉之后。”(按: 三伉,乃宋微子之后,子姓,后有三伉氏、伉氏、亢氏。故 《中文大字典》 注引《姓氏寻源》云: “亢,当为伉姓所改。”) ②或以地为氏。古有亢父之地,在齐国。《战国策·齐策》: “经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 亢父之地在今山东济宁市南,居者或以地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 “ (亢姓) 为佐姓所改。” 不知其所本,疑 “”乃 “” 之讹。

唐代登科有亢潮,京兆人; 明代有亢思谦,嘉靖进士; 清代有亢树滋,吴县名士。

猜你喜欢

  • 西方

    读音:xī fāng【源】 少昊,金天氏,位主西方,子孙以为氏(6,12,17,60)。【人】 西方虔,晋末前燕慕容廆之将,北平人(17,21)。西方琥,宋时淄州人,登科(12,21)。罕见复姓。《郑

  • 读音:Lián/Lyan【综】源出不详。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 昌波

    读音:Chāngbō门巴族姓氏。门隅北部有分布。本为房名(家族名),汉意为“大房子”,以房名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 读音:wèi【音】 尉氏有Wèi,Yù二音。且源出不同,详见尉(Yù)姓。【源】 ①古狱官曰尉氏。春秋时郑大夫尉氏,亦为掌狱之官,故以官为氏(7,60)。②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

  • 鍾拉

    读音:Zhōnglā【源】 彝族姓。属狄俄咪安家支(375)。

  • 唐鸠舒

    读音:Tángjiūshū【源】 春秋时三字姓,见《希姓录》(22)。

  • 不羹

    读音:Fǒugēng【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

  • 甪里

    读音:lù lǐ【源】 汉初商山四皓有甪里先生者,本与周同姓(姓姬),名术,泰伯之后。在洞庭西山居,故以自号,子孙遂以为氏。或作甪氏,见《苏州府志》(21)。一说,先生为轵(古城在今河南济源南)人,避

  • 读音:Zài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此姓系灌阳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扗,乃“在”之本字,当与“在”同源,或用以分族。)

  • 天枯

    读音:Tiānkū【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