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huái yí【源】 淮夷小国(故城在今淮河下游),后灭于周武王,子孙以国为氏(4,6,12,17,60)。【变】 后改为淮氏(9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元和姓
读音:Sàbùchán【综】清镶蓝旗蒙古马甲薄罗特之妻为萨布禅氏(260)。
读音:Yīng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子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西域姓氏中有应氏。应姓发源于河
读音:kǎo chéng【源】 ①考城氏或为考成氏。济阳有考城,或以考城为氏,或去土为考成氏(7,60)。②老成氏或为考成氏(6)。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读音:Púhē《姓氏词典》引 《宋史》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宋有蒲诃·粟立。”未详其他。
读音:Fánmén【源】 周成王之弟唐叔之后,见《姓苑》(24)。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姓苑》云: “唐叔之后。”唐叔虞,周成王弟,封於唐,故称唐叔。为晋之始封君,
读音:Xūn/Shiun,Syu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安徽淮南(362)、上海、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Jī【源】①系自子姓。宋大夫仲几,字子然,其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1,6,12,15,17)。②北魏改俟几氏为几氏(17,60)。 【望】睢阳(17,418)。 【布】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
读音:Sūn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费郎阿、长白山、山答铺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孙姓(180)。【人】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丰仁阿之妻为孙佳氏(260)。清代满族
读音:Fǒumèng《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即不蒙氏。”《辞源》音fōumèng。不蒙蛾,亦作“不梦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