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
【源】 ①春秋时周王子带食邑于甘(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称甘昭公带,其后以带为氏(9,60)。②春秋时鲁仲叔带之后(17,60)。亦见《姓苑》(6,12,15,60)。【望】 河东(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广东新兴(316)、顺德(363)、上海嘉定(351)、湖北黄梅(361)、福建武平、湖南绥宁等地均有此姓。【人】 带佗,战国时赵魏名将,与吴起并称(61)。
【源】 ①春秋时周王子带食邑于甘(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称甘昭公带,其后以带为氏(9,60)。②春秋时鲁仲叔带之后(17,60)。亦见《姓苑》(6,12,15,60)。【望】 河东(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广东新兴(316)、顺德(363)、上海嘉定(351)、湖北黄梅(361)、福建武平、湖南绥宁等地均有此姓。【人】 带佗,战国时赵魏名将,与吴起并称(61)。
读音:Mǐngyùwéimíng【源】西夏人复姓(205)。系酩玉、嵬名二姓合成。
读音:Qín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古代琴师之后。二是源自春秋时卫国人琴牢。琴牢为孔子弟子,又名子张,故又名琴张,其后人有以祖名为姓者,即为琴氏。秦汉时期琴姓以今甘肃天水为繁衍中心,并逐
读音:Yǎng【源】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áng,又音yīng,未注明其为姓。
读音:tā【音】 亦音其它之它(Tā)(62)。【源】 ①春秋时楚平王之孙田公它成,见《世本》,当为它氏之始(4,60)。②苗族姓。【布】 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台湾台南(64,68,26
读音:Dàshì【源】 古狱官称为大士,以官为氏(24,62)。【望】 永嘉(62)。【变】 后讹为太士氏(24,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读音:Wǎlā'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公猪”,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Qūtóng【源】 北魏时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7,9,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古今姓氏校勘记》收载; 《姓氏词典》 引 《魏书·官氏志》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Nāluó【源】 唐时天竺国人姓,见《唐书》(60,62)。那罗尔娑婆寐,唐太宗时天竺术士,自言二百岁,造延年药,后卒于长安。〔那罗尔〕即那罗,系姓(26)。《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读音:Zhǎngdū【源】 见《百家姓》。一说仉督非复姓,“仉”与“督”为二个单姓(68,91)。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称: “《百家姓》收,现代已无此复
读音:Chángbó【源】 周室世卿之家有长伯氏(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