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
【源】 彝族姓。四川金阳有此姓(210)。
【源】 彝族姓。四川金阳有此姓(210)。
读音:Xiàn【源】 ①系自姬姓。卫康叔之后(8,60,62)。②周官司寇之属有布宪,掌宪邦之刑禁、宣示法令之官,其后因氏(7,11,12,15,17)。【望】 河南(17,418)。【布】 江苏武进
读音:Xūmén【源】 春秋时吴大夫胥门巢居胥门,以所居为号,其后遂为胥门氏(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左传》 注云: “吴大夫胥门巢之后也。”以地为氏。《中
读音:sūn yáng秦穆公时孙阳伯乐之后。(见《元和姓纂》)▲<汉>孙阳放,侍御史。
读音:Wúyán【源】 齐有无盐氏,见《姓苑》(17)。无盐,齐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20里),或以地为氏(62)。【变】 一作毋盐(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引《史记》收载,《姓氏词
读音:Chángyú【源】 春秋时晋大夫食邑(即修鱼,故城在今河南原武东修武亭),后以为氏,见《路史》(17)。一说,长鱼即修鱼,嬴姓秦公族之后(60)。【人】 长鱼矫,春秋时晋厉公嬖人(7,21)。
读音:xì山东章丘有细姓。(见《池北偶谈》)细封氏之后,改为单姓。(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Xīlì《姓氏词典》引《唐书》收载。“唐有悉利移。”未详其源。
读音:Yěcí【源】 ①唐时党项族姓有野辞氏(7,15,60)。②南北朝时拓拔部八姓之一有野辞氏(60,62)。【变】 《宋史》作〔野乱〕(40),《新五代史》作野利(52),《通考》作野律(54)。
读音:Chú【综】山西中阳县西90里有锄钧镇,或以地为氏,或以器为氏(62)。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姓氏词典》 据 《集韵》 收载。其注云:“以器具为姓氏。” (按: 当与“
读音:Tǔdēng【综】 藏族姓(255)。台湾台北、西藏拉萨等地均有此姓(68,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