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陕西长安(62)、安徽淮南(362)、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每当时,见《印薮》(15,21)。每可荐,清顺治乙酉年举人(23)。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阳泉、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未详其源。
汉代有每当时; 清代有每可荐,顺治乙酉举人。
【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陕西长安(62)、安徽淮南(362)、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每当时,见《印薮》(15,21)。每可荐,清顺治乙酉年举人(23)。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阳泉、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未详其源。
汉代有每当时; 清代有每可荐,顺治乙酉举人。
读音:pǔ máo【源】 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赐陇西人辛威姓普毛氏,见《周书》(27)。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北史》作普屯氏(2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
读音:Chéncài/Chentsai【综】 当系陈、蔡两姓合成。台湾新竹有此姓(68,261),祖籍福建诏安(236)。
读音:Bāng【综】 源出不详。河北乐亭有此姓(33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香河,甘肃之曲舟,江西之永修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黄骅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Wángfū【源】 ①春秋时宋公族有王夫氏,见《路史》(17,62)。②皇父氏之别派为王夫氏(17)。《姓氏词典》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希姓录》注云: “源于子姓,宋微子之后。”②其注引
读音:ǒu【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卿华耦之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1,6,9,12,17)。【望】广平(17,60,418)。【布】大陆有此姓(91)。【人】耦嘉,汉时侍中(12,17)。现行罕
读音:Wūs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乌苏哩系地名,以地为氏(23)。凡三派,出德尔吉色钦、讷殷、辉发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乌苏理〕(260)或〔乌苏里〕(180)。②
读音:Pòduōlán【源】 高平(山西)西牵屯山鲜卑别种破多兰部,以部为氏(27,70)。与破多罗氏同(70)。
读音:bó dé【源】 伯德,奚族一部,至金大定时始定为奚族五姓之一,见《辽金元姓谱》(60,62,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伯特〕(24)。【人】 伯德特离补,金时奚人,崇义军节度使(
读音:yòu shū pèi【源】 高车十二姓,第十二姓曰右叔沛,见《魏书》(11,60)。【变】 一作〔右叔师〕(60,62)。《姓氏考略》引《路史》,高车12姓有布叔满氏(60)。〔布叔满〕一作〔
读音:Lǐn【源】 见《姓苑》(62)、《直音》(15,63)。又,周时有禀人之官,子孙以官为氏(91)。【变】 通廪(91)。【布】 大陆有此姓(91)。《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