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烏梁海

烏梁海

读音:Wūliánghǎi

【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喀喇沁、乌噜特(23,63,260)。元时蒙古部落兀良罕,至清改译为乌梁海,故系以部为氏(23)。清时内扎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23)。②清满洲人亦有此姓(61,260)。【变】 ①一作〔乌亮海〕(260)。②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吴郎罕氏,蒙古镶白旗中有乌朗哈氏(259),喀喇沁棱郡王噶尔臧为乌梁罕氏(72),镶红旗蒙古中书沙吉图之妻为吴兰汉氏,正蓝旗满洲护军和隆武之妻为吴凌汉氏,镶黄旗蒙古马甲雅图之妻为吴郎阿氏,镶蓝旗蒙古护军校扬吉岱之妻为吴郎韩氏,镶蓝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乌朗阿氏,镶白旗蒙古笔贴式楚布登之妻为乌朗喀氏(260),〔吴郎罕〕、〔乌朗哈〕、〔乌梁罕〕、〔吴兰汉〕、〔吴凌汉〕、〔吴郎韩〕、〔乌朗阿〕、〔乌朗喀〕、〔吴郎阿〕等似均为乌梁海之异译。【布】 今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人】 乌亮海布颜图,清满洲镶白旗人,累官绥远城副都统(61)。


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本元代部落名,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及乌噜特地方。《元史·列传》 有苏布特者,即姓乌梁海氏。至清代,内礼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乃元臣济拉玛之裔。后或改为单姓吴、乌,盖取乌梁海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猜你喜欢

  • 读音:Ràng【源】 ①见《姓苑》(7,9)。周太王长子吴泰伯(一作太伯,吴国始君)之后,志先人让国之德也,因以为氏(63)。②明建文帝之后,有改朱姓为让者,见《让氏家谱》(63)。【布】 山西平陆(

  • 哈雅喇

    读音:Hǎyǎlǎ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或改单姓“哈”,盖取哈雅喇氏之首音谐“哈”而得。

  • 烏爾瑚濟

    读音:Wūěrhújǐ【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松花江、乌苏哩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乌尔湖济〕(180)。②清正蓝旗满洲前锋德尔赫之妻为吴尔胡济氏(260),〔吴尔

  • 公巫

    读音:gōng wū【源】 春秋时鲁大夫公巫召伯之后,以官为氏(17,60)。一作公巫召伯仲(7,24,26)。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鲁大夫

  • 读音:Hǎ哈姓为少数民族姓氏,蒙古族和回族中多有此姓,来源无考。哈姓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和西北等地。哈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延祜年间郡监哈珊,为政期间勤政为民。他曾率众开辟河道,既方

  • 读音:Chéng【源】 丞为官称,因官而氏(63)。【布】 江苏武进(314)、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引《汉书》收载,亦见于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未详其源。“汉有丞德”。

  • 阿塔里吉歹

    读音:Ātǎlǐ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阿塔里吉达”。

  • 汪洛

    读音:Wāngluò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Yā【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屏东有此姓(6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Pí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萧山(209)、宁夏中卫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湖北之红安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