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òu

【源】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见《路史》(60,62)。②汉时校尉豆如意,从卫青破匈奴,以有功封关内侯,其后有豆氏(60,62)。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见《魏书·官氏志》(60,70,242)。又,北魏时鲜卑姓豆卢氏之后有豆氏,见《姓考》(17)。④明时云南和曲州(故治在今云南武定)土知州为豆氏,系彝族(253)。⑤台湾土著赛夏族豆豆哇来氏,后改为豆氏(65,385)。⑥回族姓。【望】 代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湖北、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豆姓人口68%。【人】 豆如意,汉武帝时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封关内侯(61)。豆求周,北魏时吏部尚书(21,242)。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澄海,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彝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①其据《路史》 注云:“楚有豆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周代楚国有豆氏,为汉族豆姓之始。”)②又注:“鲜卑亦有豆氏。”“赤小豆氏改为豆氏。鲜卑族豆卢氏简为姓豆。” ④又云: “后汉校尉豆如意之后。” 豆如意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封关内侯。

后魏有豆大田 (或作 “豆代田”); 明代有豆长宁,河南卫千户; 又有豆革,安塞主簿; 清代有豆斌,雍正时总兵。

猜你喜欢

  • 勒耿

    读音:Lègěng【源】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 (375)。

  • 莊丘

    读音:Zhuāngqiū【源】庄丘系地名,以地为氏(60,62)。 【变】亦作〔庄邱〕(17)。 【人】庄丘黑,南北朝梁时征虏大将军,秦、梁二州刺史,镇南郑(26)。庄丘惠逵,梁时司马(17,21)。

  • 卡爾他基爾

    读音:Kǎ’ěrtājī’ěr【综】 鄂温克族姓。系出索伦部根千部落,世居格尼河一带(192)。

  • 拓跋

    读音:Tuòbá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迁都洛阳,改鲜

  • 读音:Guī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邵武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邵武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哈佳

    读音:Hàjiā【综】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安冲阿之妻为哈佳氏(260)。

  • 王狄

    读音:Wángdí【综】 汉有王狄子著书一篇,见《汉书·艺文志》(17,62,63)。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载,未详其源。《汉书·艺文志》有王

  • 欒鞮

    读音:Luántí《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按:疑即“挛鞮”,详见该条。)

  • 顓頊

    读音:Zhuānxū【源】古帝高阳氏,帝号颛顼,后世以为氏,见《姓考》(7,15,17,60)。【人】颛顼自忠,春秋时宋人(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考》注云:

  • 读音:Sōu【源】 尧时有掌廋大夫,以官命氏,见《元和姓纂》(60)。②周时有司廋廪之官(《周礼》夏官之属)(15,63),以官为氏,见《庚子山集》(60)。【望】 颍川、新野(60)。【布】 湖南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