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
读音:qīng yáng
黄帝之子孙始姓之。(见《风俗通》)
黄帝之子孙始姓之。(见《风俗通》)
读音:xì山东章丘有细姓。(见《池北偶谈》)细封氏之后,改为单姓。(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Hàbāhāchén/Habahaci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384)。
读音:tǔ hè吐贺氏,后魏有吐贺真。(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Pǔluòmù珞巴族姓氏。出自嘎义氏族。源於博嘎尔部落,属父系氏族,后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tuō【音】 脱氏有Tuō、Tuò二音,参见脱(Tuō)姓。【综】 金陵旧院有顿、脱诸姓……,予在江宁,闻脱十娘者,年八十余,尚在,见《池北偶谈》(86)。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黑龙江省
读音:Yán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言偃。春秋时,孔子弟子言偃,曾任武城宰,影响很大,后代遂以其名为姓。二是战国时,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者,后简化为言姓。言氏发祥于江南地区,
读音:Yáng【源】①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7,9,11,15,17)。②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
读音:Zhuān【源】见《中国姓氏集》(62)。《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以国名为姓氏。‘以国为氏,鲁附庸也, 一作专。’专、、三
读音:Niǔgé【源】 彝族姓。亦作〔节窝纽戈〕(132)。
读音:Yá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屏东、基隆(68,261)、高雄、彰化、南投(64)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