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臾
【源】系自风姓。伏羲氏之后封于颛臾(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80里之颛臾村),为鲁附庸,子孙以国为氏(7,12,17,60)。【变】后有去颛改为臾氏者,亦有去臾改为颛氏者。亦作歂(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风姓,伏羲氏之后,鲁附庸国,主东蒙及济水之祀。任、宿、须句、颛臾四国近济水,故祀济。旧有颛臾县、隋归入费县,今颍沂州。故颛臾城在费西北八十里,子孙以国为氏。或去 ‘颛’ 为臾氏。晋大夫臾骈是其族; 或去 ‘臾’ 为颛氏,及颛帝支孙亦为颛氏。”
【源】系自风姓。伏羲氏之后封于颛臾(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80里之颛臾村),为鲁附庸,子孙以国为氏(7,12,17,60)。【变】后有去颛改为臾氏者,亦有去臾改为颛氏者。亦作歂(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风姓,伏羲氏之后,鲁附庸国,主东蒙及济水之祀。任、宿、须句、颛臾四国近济水,故祀济。旧有颛臾县、隋归入费县,今颍沂州。故颛臾城在费西北八十里,子孙以国为氏。或去 ‘颛’ 为臾氏。晋大夫臾骈是其族; 或去 ‘臾’ 为颛氏,及颛帝支孙亦为颛氏。”
读音:Zhōuyáng【源】 系自赵姓。汉时淮南王舅赵兼受封周阳侯,其子由为河东尉,以其父之封号为氏(7,9,11,12,17)。【人】 周阳成,三国魏文帝时人(7,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读音:yí mén居于移门者以为氏。(见《姓氏寻源》)
读音:Xiūníyǎ【综】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罗柱之妻为秀尼雅氏(260)。
读音:sài【音】 又音Sāi (86)、Sài(16,81)。【源】①天竺胡人姓。即释种,亦称塞种(60,62)。亦见《姓苑》(6,7,12,15)、《正字通》(81)。②秦末汉初南越人有塞氏(7
读音:Pá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嵊县、山西之交口有分布。汉族姓氏。嵊县公安局提供;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Nāyánjí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有那颜吉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纳颜济达〕(24)。
读音:chǎi【源】 奚五族著姓有揣氏,见《金史》(24,60,62)。奚,古族名,在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在饶乐水,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唐时,其族酋李大辅封为饶乐郡王,当时与契丹同称两蕃,后
读音:Tì【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91)。【人】 惕龙,明时福建龙溪(今并入海澄)人,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故城在今罗定)知县(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
读音:Zhūěrqí满族姓氏。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收载,世居萨哈尔占地方。《清通志·氏族略》作“珠尔奇”。
读音:Pǔlìng珞巴族姓氏。出自嘎义氏族。源於博嘎尔部落,属父系氏族,后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