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诗词古文>石延年生平

石延年生平介绍

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人,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查看石延年的诗词古文

文学创作

  石延年所做文章雄劲有力,宗法韩(愈)、柳(宗元),近受柳开影响。诗作俊爽,在天圣、宝元间称豪于一时。其《寄尹师鲁》一诗,“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山河换桃李。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眉比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汝如洗,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被称为“词意深美”,他自己也以此篇为最得意。梅尧臣称他的诗为“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可见其豪放飘逸的诗风。曾经用南唐澄心堂的纸为欧阳修作诗。亦能词,有《扪虱庵长短句》,今不存。他的书法也很有名,笔划遒劲,颜筋柳骨,

  著有《石曼卿诗集》、《五胡十六国考镜》等。石延年死后26年,他的老朋友欧阳修专门作了《祭石曼卿文》,这篇祭文写得低回缠绵而又凄清超逸,表现了友谊的诚挚和思念的深沉。笔意驰骋,变化自如,是同类抒情散文中的佳作。

轶事典故

嗜酒
  石延年性情豪放,饮酒过人。义士刘潜,酒量也很大,喜欢和石延年比酒量。有一次,他俩在新开业的王氏酒楼欢饮,从早饮到晚,不发一言。第二天,京都的人都传说,有两位酒仙,在王氏酒楼喝酒,喝了一天,面不改色。过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传说中的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刘潜。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时,有一天刘潜来访,石延年请他到船上,豪饮起来。一直喝到半夜,眼见酒快喝光了,看见船上有一斗醋,就把醋倒进剩下的酒里,又喝起来,一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时也大亮了,又喝了一整夜。
  说石延年是个酒怪,是因为他别出心裁地创造了多种怪诞的饮酒方式。例如他蓬乱着头发,赤着脚还带着枷锁饮酒,谓之“囚饮”;他与人在树上饮酒,叫作“巢饮”;有时用稻麦秆束身,伸出头来与人对饮,称作“鳖饮”;夜晚不点灯,与客摸黑而饮,说是“鬼饮”;饮酒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又跳到地上,说这是“鹤饮”。其饮酒狂放大概如此。在宫署后有一个庙庵,石延年常常躺在那里,给庵起名为“扪虱庵”。

戏作
  石延年磊落英才,豪放旷达,而且不拘礼法,不慕名利。早年,他经过考试,进士中第,这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可是一件事关终身的大事。可是偏偏这时有人告状,说是本科考试有人作弊。朝廷闻知下令复考。结果,有几个人因不及格而重新落第,这中间竟也有石延年。当时他们都已被朝廷认定为进士,勅牒、朝服也已拿到,大家正聚集在兴国寺欢庆。突然有命令下来,追回复试落第人的一切证件及官服等。那些落第者一时惊呆了,不禁失态,号啕大哭起来。只有石延年一人非常镇静,若无其事地脱下了靴袍交还给使者,然后穿着内衣、头带幞头,重新落座,与大家谈笑欢饮,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他还以唐人成句,集成一首《偶成》诗:
  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次日,被黜者皆授三班借职,延年耻不就,并写了一首绝句:
  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
  从此罢称乡贡进,直须走马东西南。
  在这首诗中,石延年巧妙地把各种官名嵌在句子中,竭尽讽刺、嘲笑之能事,表现了他对于科举制度与官职仕进的蔑视。
  石延年举止放荡,善为谈谐,一日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石延年不慎坠马落地,侍从人员连忙把他搀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扰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牵马人痛骂一顿。不料,石延年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石延年死后,他的酒友苏舜钦写了一首诗《哭曼卿》,诗曰: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宣水与农水
  石延年在中书堂供职,一位宰相对他说:“快去把宣水取来。”石延年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道:“取什么?”宰相告诉他:“宣徽院内的水清冽甘甜,称为‘宣水’。”石延年觉得这种说法牵强别扭,就反问了一句:“那末,司农寺里的水,就应该叫作‘农水’喽?”在场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生平

  石延年,屡举不中,宋真宗选三举不中进士者授三班奉职,他耻不就任。仁宗明道元年(1032)张知白劝他就职,以大理评事召试,授馆阁校勘、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景佑二年(1035),出知金乡县(今属山东省),又被举荐为乾宁军(今河北省青县)通判,徙永静军(今河北省东光)通判差遣。历官光禄寺、大理寺丞。因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仁宗事落职,改通判海州。后又迁秘阁校理,官至太子中允。石延年对契丹和西夏的威胁非常关心,曾建言“二边之备”,加强国防,但不为朝廷接受。当西夏元昊进犯时,他的言论才被朝廷重视。

  石延年性格豪放,读书通大略,不专治章句,特别钦慕古人的奇节伟行和非常之功,嗜酒,喜欢狂饮。相传宋仁宗爱其才而劝其戒酒,后竟酗酒成病,中年早卒,享年47岁。

猜你喜欢

  • 王磐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 张佐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九省试州府试诗。《全唐诗》存诗2首。

  • 崔涂

    崔涂[唐](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才子传》说是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祖攀龙

    祖攀龙,字癯仙,巢县人。贡生,官建平训导。有《醉春轩诗集》。

  • 殷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孝章,一字孝伯,号强斋。少从杨维桢习《春秋》。博学精审,勤于纂述。洪武初曾任咸阳教谕。念母致疾而卒,年四十六。门人私谥文懿先生。有《道学统系图》、《强斋集》、《陕西图经》、《关中名胜集》、《昆山志》、《咸阳志》。

  • 胡宿

    胡宿(九九五~一○六七),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周济

    周济(1781年-1839年)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江苏宜兴)人,清朝词人及词论家。一八〇五年(清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著有《味隽斋词》和《止庵词》各一卷,《词辨》十卷,《介存斋论词杂著》一卷,辑有《宋四家词选》。另有论词调之作,以婉、涩、高、平四品分目,已散佚。《清史稿》卷四六八有传。

  • 卫仁近

    松江华亭人。字叔刚,一字子刚。好学能文,尤工书。顺帝至正间,吴兴守将送米百斛,举为幕官,辞而不受。张士诚辟延宾馆,聘之,亦谢免。授书里中。卒年四十七。有《敬聚斋集》。

  •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 陈于王

    陈于王,字健夫,苏州人,入沈阳,隶汉军,后居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一带)人,平生嗜好诗文,著有《西峰草堂杂诗》。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传奇》问世后,陈于王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事实,激愤难抑,吟咏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题桃花扇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