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 王英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天宝时人。父王晋,母孙氏。《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出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八。原诗不著撰人名,陆增祥谓“当是(王)英辈所作”。《全唐诗外编》遂定为王英诗。
- 萧统
(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殷淡
南朝宋陈郡长平人,字夷远。才士。历黄门吏部郎,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孝武帝时以文章见知。文帝章太后庙祭祀缺乐章,淡奉武帝命为著新歌。
- 朱廷鋐
朱廷鋐,字玉汝,清江阴人,康熙八年(1669)乡举谒选上元教谕,1682成进士,授淳化令,官至大理寺少卿,生平长于诗,所作有《南楼》、《江花》等集,其子冲岁贡,亦以能诗传其家学。
-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卢殷
卢殷(746年-810年11月)唐朝诗人,范阳人。元和五年十月,以故登封县尉,卒登封,年六十五。擅长写诗,全唐诗录存他所作诗十三首。自少至老,诗可录传者,在纸凡千余篇。无书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歌。与孟简、孟郊、冯宿为好朋友。
- 杨廷玉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乃武则天表侄,曾任苏州嘉兴令。为人贪狠无厌,为御史康訔所推奏,判死,后赦免。事迹散见《朝野佥载》卷二、《太平广记》卷三二九。《全唐诗》存诗1首。
- 董师中
(1129—1202)金洺州人,字绍祖。熙宗皇统九年进士。调泽州军事判官。历大理卿、吏部尚书、陕西西路转运使。承安间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处事精敏。尝谓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卒谥文定。
- 清江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诗僧。幼出家,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归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大历八年(773)至南阳从慧忠习禅观。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全唐诗》存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