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协
(?—508)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彦和。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除侍中,长直禁内,参决军国大政。转中书令,改彭城王。宣武帝即位,除使持节、侍中、都督七州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又以本官领扬州刺史,屡破梁军,平淮南。还除录尚书、侍中。小心谨慎,初无过失。后为尚书令高肇所谮,被杀。孝庄帝即位,追号文穆皇帝。
-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 朱邦宪
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
- 郑岳
福建莆田人,字汝华。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 赵眘
赵眘一般指赵昚。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 朱少端
德宗、宪宗时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 王绘
王绘,字素如,上海人,一作南汇(今属上海市)人。精鉴古,间作山水,翛然不俗,学宋、元人小景,饶有气韵。善鼓琴。著槎仙诗草。《墨香居画识》、《海上墨林》。
- 丘士元
(约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事迹亦无考。工曲,今存乐府群玉中。
- 张选
(1494—1568)常州府无锡人,字舜举,号静思。嘉靖八年进士。授萧山知县。擢户科给事中。谏世宗遣郭勋代享太庙,谓“更不亲行,则迹涉怠玩”。帝大怒,执至阙下杖八十,杖折者三。昏死,以良药得苏。削籍,而名震海内。穆宗初,起通政参议,以老致仕。有《张静思文集》。